政府债务绑架中国经济 谁来买单?

发表:2011-06-29 13: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指出,中国国家债务接近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0%,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也不包括刺激经济贷款中提供给国有企业的其余 70%。中国海内外专家指出,政府债务绑架中国经济,政府靠加印钞票解决债务及不良贷款,造成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最终由老百姓买单。

《华尔街日报》6月21号的这篇文章指出,2009年刺激经济计划产生的第一批不良贷款,即将冲击中国的银行系统。中共当局目前正在考虑为2到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不良贷款承担责任。
文章还说,这次救助计划的规模,几乎相当于本世纪初中国重组四大国有银行时剥离的坏账总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项救助还大体相当于中国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刺激了北京当局的神经。《新华社》23号发表文章,引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的话反驳说:“这显然高估了中国的债务规模和潜在风险。”
而总部设在香港的研究机构GaveKal Asia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过去十年间,基本稳定在80%左右;中国目前的公共债务已达到2010年GDP的90%水平。

报告还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巴西。不过,报告认为,“封闭的金融系统”,使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像希腊政府那样的债务危机。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中国的情况很特别,中国银行不会倒闭的,因为政府做后台。因此它对付倒闭这个问题怎么办呢?那就是印钞票。银行倒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存进来的钱少,取出去的钱多,它没有钱了,那时候怎么办呢?那时候就印钞票。”

根据北京央行数据,到去年9月底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华尔街日报》6月23号的文章指出,在不太可能发生债务危机的情况下,长期以来承受重压的中国家庭,将以某种形式为政府大多数债务买单。

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而财经评论家草庵居士说:“因为中共大量的国债,它通货膨胀的时候变相的把这个债务稀释了,所以政府它想要保持一个通货膨胀的速度。所以这就是变相的去掠夺百姓。”
《路透社》6月1号独家援引消息人士披露,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及发改委,计划在6月到9月,清理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及银行坏帐2到3万亿人民币。

而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预测,到今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12.5万亿元左右,接近去年中国GDP的的三分之一。同时,大量地方债在今年(2011年)到2013年期间,将进入还款期,中国债务风险会在未来两三年集中爆发。
茅于轼:“最后的结局就是印钞票,在中国的情况;像美国的情况就是银行倒闭,中国的情况银行不会倒闭的。什么问题也没有就能把坏帐问题对付过去,那是不可能的。坏帐的最后承担者是谁?没有别人,就是老百姓。”

另外,《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国证券业协会李迅雷副主委的文章说,加息是让目前资产泡沫消退的最有力手段,但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 政难以为继,这会导致债务链的断裂,最终导致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乃至金融危机。他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绑架了中国经济。

而《国际财经时报》22号的文章指出,近期一些经济学家分析担心,即便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累积如山的地方政府债务,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在今后多年增长乏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新唐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