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间,中国著名艺术家和批评政府的人士艾未未出人意外地取保获释,回到北京家中。德国各媒体在第一时间内报道了这一消息。《法兰克福评论报》写道:
"取保释放在中国十分罕见,它也许表明,国际上的巨大压力起了作用,中国政府在寻找一个能保住面子的解决方法,因为这一事件对政府的形象已造成巨大损伤。过去两个半月内,数十位外国政要出面支持这位艺术家,许多本来要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艺术文化活动被取消,许多国家出现了声援艾未未的游行。
"北京要求外国尊重中国法律,其结果恰恰相反。国际上把艾未未一案视为中国党和警察为所欲为的象征。中国的调查部门审理时就多次违反中国法律。即使这次暂时释放后,我们也没有理由预料,这位艺术家会受到公平的审理。"
《德国金融时报》的社论认为,艾未未取保获释,"对艾未未本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仅因为他走出了黑暗的牢房,也因为这一行动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在当前就方向问题进行的党内争论中,自由派又一度占了上风":
"对于中国今年发生的事,西方难以一眼看穿。观察家们评估说,自1989年残暴镇压学生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气候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低迷。过去几个月,数十名异议人士、律师和艺术家失踪。驻当地的外国记者工作时受到阻挠,新记者不允许入境。即使在中国并没有发生在西方看来是激烈的事件,但本来就受到检查的互联网仍然受到进一步限制。
"决定政治僵硬化的首要因素是外部条件的改变,尤其是北非的民主觉醒。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使北京胆战心惊,正因为互联网组合起来的青年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在允许互联网进行多大程度交流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自己长期处于意见不一的状况。一些流亡的中国人在网上号召'茉莉花散步'更加重了党内潜在的妄想狂,尽管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此外,明年秋天政治局领导的换届也使这个一心维稳的政权更加神经质。虽然公众无法得知党内派别斗争详情,但现在这样的时候斗争尤为激烈,有时从国家报纸社论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它们代表了互相对抗的路线。
"所以,批评政府的人士艾未未此前遭到逮捕引起了惊动,因为他的知名度过去一直保护了他。只要有象他这样的人失踪,就说明强硬派的行情看涨。现在看来,他们被刹了车:上周,中国取消了记者签证延期的规定。中国的政治何去何从,至少现在又成了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