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向温家宝抱怨考试太多

发表:2011-06-01 23: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河北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一个班的学生不久前给温家宝总理写信,抱怨考试太多。温家宝回信说,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值得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们认真思考

中新社5月31号就温家宝对石家庄市小学生们的回信作了报道,也许是考虑到6月1号是国际儿童节。其实,温家宝总理办公室5月24号就把他的回信交给媒体了。

温家宝的回信表示对孩子们有理想、有思想感到欣慰。他夸奖孩子们善于思考。对此,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心理系系主任蓝云教授表示,中国的应试教育将会戕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蓝教授说,考试过多,活动场地太少这两个问题是有连带关系的: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要联系起来去考虑的,一个是考试太多;一个是实践机会不多。孩子写的信实际上是对应试教育的一个挑战。温家宝的信用意是好的,他感到很欣慰,这孩子这么小就有理想,能独立思考。可是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下,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快很快就会被扼杀。等到他们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他们就是一部应试的机器,他们不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采取措施的话,他所看重的这些的独立的个性,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是很难存活的。”

蓝教授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不要总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
“根据报纸的报道,我们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始终没有完成。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偏爱一直没有得到纠正。所以小学生的抱怨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我没有具体研究的数据。不过从我个人的和跟国内的一些亲戚朋友和他们的孩子接触,我觉得孩子的负担确实是很重的。他们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要做到深更半夜才能做完。实际上效果也不好。他们越来越把考试看作读书就是为了考试,看不到其他的读书的意义。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要减少开始。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怎么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真的是不要把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不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学习是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这位教育学家说,主张素质教育,并不是否认考试的重要性。他还对中国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举措表示肯定: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不表示我们全盘否定考试在教育中的作用。说到了我们这一辈人过去考试很多,可是我对考试心存感激。为什么?因为如果要不是当年有大学考试制度的话,我们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读大学的。所以从这点来看,考试为我们开了一道门。真的圆了我的梦,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现在在大学教书。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美国威克森林大学的李伟钦教授表示,考试次数太多是个问题,但要看到,如果没有考试,有些学生就不好好学:

“如果考试的次数太多,当然是可以减少。在教学的时候,如果都不考试的话,学生当然就不念。一门课有个期中考,一个期末考,然后结束了,对老师来说当然轻松。可是只有期中考和期末考这个时候他们还念一点书。在这之间的话,你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会念。除非你班里的人数很少,比如说10个人或8个人,30人或20几个人的话,基本上有些人就做壁上观了,做壁上 观你就不知道他到底念了没有?所以这就很难达到一个打分数的标准。”

李教授说,就多数科目而言,除了期中和期末考试而外,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考一次还是可以的:

“考试次数的问题当然是因人而异。但是最重要是考完之后怎么样。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考完了如果你拿鸭蛋的话,全家都总动员起来了。压力越来越多,那绷紧的时间越来越长的话,总是会垮掉的,对不对?所以要慢慢循序而进。我个人觉得定期考试是需要的,但是你也不要把他造成每天都在紧急备战,到最后这紧急备战大家都麻木掉了。以前台湾也是这样子。后来我就庆幸自己读的高中,没有什么天天考试的。比如说每个月考一次,或者一个礼拜考一次。”

据报道,温家宝几年来多次给中小学生们回信,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加以勉励。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