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万亩农田受旱,百万余人饮水困难,1500多座水库跌至死水位,近85%的县市区受灾,整个湖北省都在“喊渴”。5月26日晚湖北发布史上首个干旱橙色预警。年年防汛抗洪的“千湖之省”被干旱袭击,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整个洪湖“翻塘”了
在洪湖码头,陆续有渔民送来鱼,大的卖给鱼贩,小的卖给养螃蟹的人,粉碎成饲料。村民余泽富,已经把其在湖中养殖的40亩螃蟹全部放弃了,现在力保的是在池塘养殖的10亩。往年,螃蟹只能吃外地运来的冰冻鱼。今年,干旱逼得渔民将鱼苗捞起,以1.5元每斤卖给像余泽富这样的养殖业者。
鱼贩刘瑞福这几天也非常忙,每天要收购2000斤以上的鱼,将之冰冻运往山东等地。而往年,从清明节到中秋节,都是鱼贩们休息的淡季。直到中秋节后,渔民才会“翻塘”,将鱼打捞出售,那时的价格是4~5元每斤。现在是整个洪湖“翻塘”了,他们收购的价格为2元一斤。
“河道的水最多支撑一周时间,如果没有其他水源,我们就颗粒无收了”,看着眼前干涸见底的洪湖,渔民李学宝担忧地说。
61岁的李学宝从来没见过洪湖干涸成这样,他养殖的850亩螃蟹,去年冬天下了3万斤的苗,现在只剩下1万斤不到。自费购买的两台小水泵,24 小时不停地从旁边的通往洪湖核心的河道里抽水,但也仅能维持一片浅浅的水洼。他生活的渔船搁浅在泥里。不远处,湖底因干旱裸露出来,旱草疯长到近一米高。
据荆州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旱情导致的洲滩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约占整个洪湖湿地保护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洪湖水面比正常年份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在新增的洲滩中,大部分为原有的沉水植被分布区,极端干旱条件将会对沉水植物造成较大影响,影响整个洪湖湿地生态。
荆州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介绍,近5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洪湖植被覆盖面积达80%,荷花面积达8万~10万亩。目前,洪湖已经看不到成片的荷花。
目前,荆州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洪湖东南角建立了一个面积为5000亩的保护小区,尽可能地保存洪湖现有的生态因子,待水面恢复后,再将该区域开放、扩散。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水源。目前长江水位低于洪湖两米左右,而洪湖的水利设备主要功能为排水,不能从长江取水。而对于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的洪湖而言,通过泵站从长江取水,无异于杯水车薪。现在能做的就是将这个临时保护小区保护好。他估计,要完全恢复洪湖生态需要5~10年时间。
再过4天洪湖将无水可取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洪湖是湖北最大、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正常年份的水面约400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南之肾”。
洪湖市境内湖泊众多,河渠如织,池塘遍布,有小湖泊近百个,大小河渠240余条,池塘一万余处,其中重点水域有长江、四湖总干渠,内荆河和洪湖等四大水域。
“从来没想到洪湖会缺水,”洪湖市一位干部如此感叹。
而在前年和去年,洪湖完全是另外一个情景,人们忙着防汛排涝。2009年5月27日,洪湖市遭遇强降雨,降雨量达123毫米,全市大小河渠一时水满为患。
2010年7月8日,洪湖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至16日,全市平均降雨量580毫米。受此次持续强降雨影响,境内民垸积水内涝,湖泊水位迅速上涨。洪湖超警戒水位运行多日,洪湖水位达到26.77米。
而今年老天爷特别“反常”。据统计,洪湖1~4月累计降雨量仅为143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七成。据洪湖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丁鹏介绍,今年4月洪湖地区的降水是自1957年洪湖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
另外,水利设施的老化、工作预案的缺乏也使得抗旱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尽管采取了人工增雨、打井提水、筑坝拦水、湖心引水、长江取水等多种方式抗旱,但洪湖仍将面临“无水可取”的困难局面。
据洪湖市政府统计,从洪湖引水每天只有9.2立方/秒,再过4天就无水可取。洪湖境内沟渠、坑塘已经干涸,洪排河、内荆河、汉沙河、洪湖大湖也基本干涸,东荆河来水量小,加之上游县市筑坝拦水,水位下降很快。
而未来一周,洪湖将以多云晴天为主,无降水,且气温将升高,水份蒸发量将进一步加大,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长江中下游大旱提出新课题
严峻的旱情不仅局限在洪湖。根据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最新统计数据,湖北省17个市州的85个县市区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610万亩,十堰、宜昌、黄冈、襄阳等市有126.3万人、36.1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经过协调,长江防总办已调度丹江口水库,自5月27日23时起至6月3日8时止,将出库流量增加为800立方米每秒,每秒新增流量近300立方米,预计将使东荆河进流量每秒增至30立方米,这将有利于缓解汉江流域约300万亩农田用水难,维护东荆河生态。
武汉大学水资源论证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胡铁松分析,造成此次长江中下游大旱的根本原因是降雨量太少。但同时,农田水利设施“毛细血管”不通的现状也是原因之一。干支渠还比较通畅,“绒毛”渠则淤塞得很厉害。另外,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是原因之一。比如围湖造田、蓄水面积下降、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双季稻改种为单季稻等一系列因素,改变了碳平衡,使得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但近年来,湖北省湖泊萎缩得很厉害,比如江汉平原历史上一直是“四湖”,由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组成,但其中的三湖、白露湖已经接近消失。
他建议建立中长期天气预报制度和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去年,湖北经历严重的内涝,因为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东荆河流域的泵站大多无法开启。制定科学抗旱预案,才能应对类似的极端气候灾害。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学雷认为,去年大涝、今年大旱的极端气候对如何发挥湖泊的作用提出了很多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