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时便在公馆、兴隆路附近一带安亲班教作文课,教了四年。四年前离开职场后重做冯妇,这几年来,常常有人问我:“你觉不觉得,现在的学生程度比较差?”
老实说,如果是拿二、三年级的孩子来比较,现在小朋友的程度,其实并不差。甚至我觉得许多小小孩语言表达的能力,都比以前的孩子更好、更成熟。不过,如果是以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能力的确是今不如昔。尤其是男孩子,更是明显。
我猜测,小小孩的早熟跟媒体发达有关;而大小孩的退步,则跟电动媒介、才艺课程增加、阅读时间减少有关。
比较有趣的,倒不是写作“程度”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小孩,跟大学时代的我遇到的小孩,很多反应天差地远,十分有趣。
举例来说,我常常在演讲时提到一个小故事。我有一对学生姊妹,长得可爱又甜美,写得一手好字,作文也写得很不错。有一次,我教了一个主题是:“动作描述”,做完练习后,我出了一个题目:“做家事”。本以为这是个很简单的题目,没想到,可把一向表现优异的姊妹俩给难倒了。
“老师,我没有做过家事耶!写学校的可以吗?”女孩皱着眉头问。
“不行啊!学校的‘扫除时间’我们写过了。而且这两个题目重点不同。”
“可是,我们真的没有做过家事啊!”两姊妹异口同声。
“洗碗、拖地、扫地、擦桌子、收拾环境都算啊!”
“可是,我们家不用我们洗碗、拖地、收东西啊!我们家有菲佣。”
两姊妹一向认真,不是会故意找碴的小孩。
“那.......折衣服总有折过吧?或是摆碗筷也可以算家事啊!”
“没有啊!我们家菲佣每餐饭都会把碗筷摆好,我们只要拿起来吃就可以了!衣服她都摺好放衣橱,只要拿起来穿就可以了啊!”
“倒垃圾呢?”“菲佣会倒啊!老师,我家有两个菲佣耶!她们都抢着做,哪轮得到我们啊!”
这下老师我也伤脑筋了!努力的帮她们想了半晌,终于,姊妹俩想出“好像曾经擦过一次桌子”。
于是,师生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好、好、好!那就写擦桌子吧!” 这一次的经验,让我啧啧称奇,是我教学以来所仅见。
但,最近,我又遇到了一次完全是个瞠目结舌的经验。
母亲节到了,为了应个景儿,也为了教导中高年级孩子对付考试作文,我出了个八股题,叫做“妈妈的手”。
我先解释了一下,此类题目的重点在于先厘清题目的含意,比如说:“手”的意义,不在于描述其外型,而在于手的无形意义:“付出”与“辛劳”。
于是,我问同学们:
“妈妈的手,曾经为你们付出了些什么?”这时,有个孩子一脸天真的说:
“我妈什么都不用做,每天在家里看电视、打电动,跟朋友打电话八卦。”
这时,居然有两、三个孩子附和的说:“是啊!我妈也是!”
我笑着说:“不会吧!你妈什么都不做,那你们吃什么、穿什么?”
“我们家有菲佣啊!菲佣煮饭、洗衣、做家事啊!”
“那妈妈的手总有教过你不会的字、算不出来的数学吧?”
“哪有啊?我放学去安亲班,全部功课都做完才回家,我妈从没教过我半点功课!”
“那......小时候妈妈的手一定拿过汤匙喂你、替你换过尿布啊!只是你不记得了!”
“老师,我是褓母带大的,以前晚上我都跟保母睡耶!”
一路被学生不停的踢馆,我不由得板起了脸。 “就算是这样,你们知道吗?菲佣啊、保母啊!安亲班啊!这些都是要花钱的!爸妈辛苦赚钱,也是一种‘付出’。”
“老师,那我应该写‘爸爸的手’才对。我们家都是我爸赚钱,我妈只负责花钱,根本没上过一天班。她都是花我爸的钱!一点也不辛苦哇!”
“对啊!我妈只会在我考不好的时候,拿棍子打我!”
这下,我真是傻眼了!我从没想过一个孩子眼中的妈妈会是这样。
当然,后来我还是拿出老师的权威:
“你总生过病吧?你妈没用手摸过你的额头、担心的在病床前守护你吗?你没跌倒过,被妈妈的手抱起来、安慰过吗?我不相信!好啦!随便你怎么写,你要写你妈的手白白嫩嫩,每天擦指甲油、打麻将也随便啦!但是以后学校考这种题目,你分数很低可别怪我!”
最后,孩子都交卷了。果然大家写来的,还是工工整整、老师指导的写法。不过,这件事不知怎的,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或许,在我们富裕到有能力把所有的家事、琐事、劳力、照料、指导、学习,都交给专人处理的同时,也要好好的思索一下,那样的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到底还剩下些什么?
在我们提供给孩子一切的同时,是不是也剥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