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为何成了庐山会议的第一个蒙难者

不容青史尽成灰:邱会作谈文革(十八)

作者:程光 发表:2011-05-06 12: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陈伯达是庐山会议上第一个蒙难者,也是毛泽东继文革开始以来打倒刘邓陶之后亲自出手打倒的又一个政治局常委。如今国内的党史教材完全回避了毛泽东打倒陈伯达的性质,似乎陈伯达的被打倒是毛泽东解决“林彪反党集团”的前奏曲,是一个英明、正确的决定,从根本上歪曲了这一斗争的实质,掩盖了毛泽东大搞政治迫害、制造冤案的本来面目。邱会作的回忆在这方面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

邱会作认为:“九届二中全会上,五个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两名,二十几名政治局委员中十几名上阵打张春桥,那么多党的元老表示了鲜明态度。毛泽东对此不能不了了之。毛泽东不能让张春桥被打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是文化革命中涌现的代表,否定了他们,就可能否定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不是把张春桥当作一个人的问题来考虑,而是当作文化大革命的象征看待。毛泽东知道他在群众中不得人心,在老干部中更是名声臭。如果毛泽东稍微松口,张春桥就垮台了,继而来之的‘批张’势必引起对文化大革命的种种议论,引发出更多的复杂问题而难于控制,毛泽东决不会那么做。毛泽东对林彪也不能马上整,甚至公开批评也不便。林彪在历史上有重大功绩,是有‘山头’的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部分的精锐,是以林彪的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为基础的。批判林彪,会涉及一大批人,使军队思想混乱,再搞文化大革命就会有困难。近年来林彪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了接班人,突然把他打倒,不要说是普通群众,就是高级干部也想不通。说到底,毛泽东不是念林彪的赫赫战功,不是念他们多年合作的情感,也不是怜悯这个军事天才免遭凄凉下场才不去打倒,毛泽东完全是在考虑自己的文化大革命事业,才下了暂不动林彪的决心。毛泽东不能同意打倒张春桥,也不能直接批评林彪,牺牲陈伯达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好像《三国演义》里曹操在官渡之战那样,借了粮秣官的人头以服部众。”(页484)

邱会作的这段分析道出了毛泽东打倒陈伯达的本意和真实目的。毛泽东知道,林彪和陈伯达没有历史上的渊源,军委办事组与陈伯达关系密切皆源于与中央文革小组几个人的关系。毛把陈伯达打倒了,暂时对林彪和军委办事组不会产生立即的影响,且陈伯达乃一文人而已,并无深厚的组织基础。打倒了陈伯达,对林彪是个警告。陈伯达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党内会议上发表一些看法完全符合共产党自己的章程,其激烈的程度远远低于汪东兴的发言。退一万步说,即使陈的发言有某些不当之处,也属于正常。毛泽东不是常常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吗?毛还说过,要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为何陈伯达在会议上发表一些言论就因言治罪?难道陈伯达同意“设国家主席”和支持了“天才论”就应该被彻底打倒吗?为何毛泽东不经过任何正常的程序和手续,不经中央委员会讨论,以明定陈伯达之罪呢?为何仅仅凭着毛泽东一句话就将陈伯达置于死地?事实清楚地表明,毛泽东打倒陈伯达乃是出于其政治目的。换句话说,陈伯达的倒台实乃毛泽东亲手制造的又一起冤案!



来源:《邱会作与儿子谈文化大革命--心灵的对话》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