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
相传在上古时代有两个英勇的兄弟,一个叫神荼(ㄕㄨ),一个叫郁垒(ㄌㄩˋ),住在东海度朔山,两人常站在大桃树下,检阅百鬼,他们击退了害人无数的野鬼。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人们就用两块有驱邪作用的桃木板立在门旁,并在桃木刻上或写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或名字,以避邪驱鬼,充当门神,这是春联的前身:“桃符”的由来。
有关门神,除了神荼、郁垒外,另有一说。相传唐太宗睡觉时常被恶梦惊醒,于是命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守在他的寝宫外保护他,因此秦叔宝与尉迟恭也成了门神。
大约在五代后蜀国君孟昶,认为桃符太单调了,突发奇想亲自提写了两行字贴在门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最早的春联。大家觉得这对联写得真好,纷纷沿用,于是对联就慢慢取代了桃符,成为现在多彩多姿的“春联”。
明朝时期,中国人喜用红色,所以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后,赐给文武大臣各式各样的春联,命文武百官除夕要贴春联,经他提倡,贴春联的人更多了。此后中国新年期间贴春联的风气大兴,流传至今,各种春联的传说、趣事也很多。汉人移民到台后,也将春联习俗带到台湾。
一般而言,门之两旁贴上对联,上方应加横联,才算完整的一幅春联。在窗户上方则贴“春仔”,以菱形方式呈现,春仔除了“春”字、“福”字外,尚有富、贵、吉、祥、财、禄、旺等等,有些人还会将春字或福字倒过来贴,象征“春到了”或“福到了”。
米缸则贴“满”字、谷仓贴“五谷丰登”、菜橱或冰箱上贴“山珍海味”、车上贴“开车大吉”、畜舍贴“六畜兴旺”。
除夕前一天要子夜酬神、敬拜天公,所以春联要在拜拜之前贴好,一直到自然脱落为止。
春联的正确贴法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
入声字的判别方法,是用台语发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两幅的最后一字都是第一、二声,就必须用台语念看看是否为入声字。
举一个例子如下:
爆竹声中辞旧岁(右)
梅花香里报新春(左)
以下特别整理了一些适合亲子书写的对句,邀请您与孩子一同共享挥毫的乐趣!范本如下:
龙腾虎啸事事都如意
腊尽春回虎虎有生气
黄牛虽去精神在
猛虎初来气象新
金牛奋蹄奔大道
乳虎添翼舞新春
金牛送旧千家乐
玉虎迎新万户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