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导演的第四部电影《让子弹飞》上映首周的票房1.7亿,打破了《唐山大地震》1.6亿的国产片首周票房纪录。笔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这部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姜文究竟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按耐不住好奇的心情,只好亲自看看,看完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姜文会获得成功。因为这部电影道出了天机,讲述了我们内心想说又不敢说的,想做却不敢做的,讽刺了一些所谓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蠹虫。
影片讲述的故事的梗概很简单,土匪张麻子打劫了前去鹅城上任的县长马邦德的火车,因为没有得到钱财,张麻子于是冒充马邦德前去上任。到了鹅城之后,于当地恶霸黄四郎展开了勾心斗角的血斗。最后,土匪张麻子铲除了当地恶霸黄四郎为民除害。
然而,在姜文手下塑造出来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和丰富的内涵,使得这部电影很有看点。首先,这部影片揭示了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症结——公平问题,尤其是社会公平的问题。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GDP一路飙升,物价飞扬,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社会弥漫着浮躁、喧哗,不安定的因素。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于处理社会公平的问题。姜文饰演的张麻子一到鹅城就把鸣冤鼓立了起来,他审案不允许人下跪。那个时候正值民国建立不久,人们还习惯于做“奴隶”,奴性在鹅城人们的心中可谓根深蒂固。人们不敢去反抗欺负他们的恶霸,不敢去反抗仗势欺人的武举人,更不敢去向官府告发,因为五任县长都做了冤死鬼。然而,张麻子却偏不信,他是土匪,土匪劫道只为财,冒充县长上任还是为了捞钱,但是他不想捞穷人的钱,他盯上了黄四郎。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张麻子为什么会和黄四郎干上,他为什么不选择与黄四郎合作,这样不仅有钱赚,而且可以避免流血冲突。为什么?因为张麻子是个人,他不想做条狗,做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畜生。从后来我们知道张麻子不叫张麻子,他叫张牧之是从云南讲武堂出来的,要知道从云南讲武堂出来的人在历史上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张麻子来自讲武堂,他还是土匪吗?是的,他还是,只不过他是一个有头脑的土匪,一个正义,有血性,为民请命的高尚土匪。他把土匪演绎到一种极致,这种极致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平的反抗,同时也是社会必然产物。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贪官害人,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张麻子一个人纵然有济世之才,也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他便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公平。
那么,他为什么会选上黄四郎呢?因为黄四郎是那个社会所有恶人的集合,说白了他最坏。这个坏不仅是坏到骨子里,而且是坏进了整个民族的血液里。黄四郎是鹅城一霸,他就是王法,他就是权利,他就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他凭借自己经济上的实力在横行一方,压榨地方的百姓,鹅城的百姓是又怒而不敢言。难道说我们现在就没有像黄四郎这样的人存在吗?答案是肯定有而且还不少,为什么会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怎么让这样的人消失呢?像张麻子那样做吗?恐怕不行,因为毕竟还有法律在呢,张麻子就是一个土匪,他用的方法只能是土匪的方法。只是即便是除了一个黄四郎,还有王四郎,李四郎,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永远没有解决。然而,张麻子就是一个土匪,所以盯上黄四郎别无选择。
在张麻子和黄四郎的勾心斗角中我们看到鹅城的众生相,人们只顾着自保,谁也不敢出头,心中的怨恨只是藏着掖着。在最后时刻还是张麻子杀了替身黄四郎,让真的黄四郎成为替身才最终让人们爆发,除了恶霸。这是很悲哀的,不过一个土匪能有这样的思维能力,也是很难得,我们不应该在批评职责。毕竟他的文化没有现代人高,现代人比张麻子要聪明许多了,我们都比张麻子要强。
让子弹飞,让子弹飞,这是一种暴力的革命,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产物。张麻子解决了所谓的公平的问题,解决了黄四郎,但是还是有遗憾的,因为那些死去的兄弟们再也没有了。最后的音乐是长亭送别,如泣如诉。
除了所言及的公平的话题之外,在影片中还有许多的象征意向,这不仅仅让这部电影的变得更加有内涵,而且使其受到普遍的欢迎,六子的墓碑的形状的搞笑,让你笑着流泪的黑色幽默,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说,葛优饰演的马邦德,他才是县长,但是为了保命只能装成师爷,协助张麻子捞钱。他只是为了钱财,是一个恶人,但是买县长花了钱,就是要捞回来的,与其说他是个卖官捞钱的,不如说他就是一个骗子。他身上有五张委任状,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捞钱,只是这一次在鹅城,他反倒没有捞到钱,却最后被地雷炸死在钱堆里。这是一个讽刺,一个现代的讽刺寓言。就今天而言有很多的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的人像老马一样疯狂的捞钱。根本不会管你个小老百姓的死活,这个残酷的现实,从来都是这样。
让子弹飞,影射了我们当今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国民的意识就像是那辆被白马拉着的火车一样,虽然与世界接轨,但是行为和思想上还是落实的。这是一个可怕的悖论,让子弹飞就像一个子弹,射进了我们的心理。给我们每个人一阵狂欢和兴奋,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痛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