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黄山门”:民警牺牲源于“不计代价”的救援
导致年轻民警张宁海之死的“复旦黄山门”,似乎正以社会义愤、学生道歉告终时,更多内幕却被发掘出来。有记者调查发现,与其说是复旦学生应当为张宁海之死负责,不如说更应当归咎于层层领导重视而导致的“不计代价、不计条件、不计后果”的救援。权力机制在其中难辞其咎。
据四川《成都商报》记者龙灿调查发现,12月12日下午,当18位复旦学生被困在黄山云谷寺一号地区时,从4点半到5点半之间,他们一共4次报警,前三次分别打到了本地110和上海110。但据知情人透露,在告知方位时,黄山方面接警人没有听明白,报警的时候,复旦学生也没有公开身份,因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随后所有的媒体报道中,前三次报警信息从没有被人提及。黄山方面则坚称只接到了上海方面的信息,没有接到过直接报警电话。
三次报警失败后,一个队员想到了上海的亲戚。称他二姨父影响很大,如果向他求助,绝对有效,于是发一条短信,内容是“黄山,GPS30’07.696。118’11.694。救命,有18个人。”
果然,这条短信被收到后,被迅速转到上海市公安局,并上报到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短短的30分钟内,就异常高效地转给了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副省长花建慧都先后作出了批示。命令紧急层层转达,两地若干个部门都紧张起来。
在省委高层密切关注下,黄山市长,市委宣传部长,黄山管委会党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当晚纷纷到达云谷寺,并就地设立了前线指挥部。
现场记者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黄山市长亲自询问向导山里的情况,向导说到了夜里上山的危险性,但指挥部还是迅速下达了连夜突击搜索的命令。
当地山民告诉记者,当地的惯例是“夜不上黄山”,更不要说雨夜上未开放的区域。当地警方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一个参与救援的警察告诉记者,按照国际上救援的原则,只要可能危及到救援者本身的生命安全,救援可以停下等待时机。
如果白天进山,情况会好很多。但他们面对的情况是,只要各级领导层层重视,一切都不一样了。基本就只能是不计代价救援!不计条件,不计后果。这位受访的警察说,这些被困者身份特殊——复旦大学的学生!万一学生晚上在山上出了事,我们不好交代,领导无法向省上交代,省上无法给兄弟省市交代……他痛苦地说,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必须牺牲,都只能牺牲警察。据了解,在上山搜救时,很多民警除了一件雨衣、一顶头灯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安全设备。
13日凌晨3时许,张宁海不幸坠崖的悲剧发生后,救援队经过停顿,仍然要求继续下撤。但遭到探险队领队侯盼的坚决反对,近50人的队伍多数返回临时营地,在风雨中等待天明。
13日上午10时,18名复旦学生才安全出山。
事后来看,这次大规模救援属于国际惯例中的顶级接援级别———红色险情应对措施。而与之对应,18名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被困,无人受伤。则属于遇险中最轻的险情。在惊动了上千人,动用了230名实地救援人员,并付出一条年轻生命的代价后,这18个人脱离了户外运动中最低级别安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