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二的仕彧最近常常窝在房间讲电话,下课回家的时间也比平常晚很多,妈妈雅茹不禁怀疑,儿子是不是谈恋爱了?
当早熟的孩子开始常和异性讲电话、相约出游时,爸妈不难发现小孩已踏入人生另一个转变阶段——开始谈恋爱。父母到底要怎么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状况下,教育孩子正确的恋爱观,以及亲密的底线?
恋爱是必经的成长历程 必须与孩子站在同一国
面对自己孩子谈恋爱,亲子、两性专栏作家汪咏黛笑笑地说,她家老大在国中毕业的时候,就宣告自己已经长大,可以交女朋友。当时汪咏黛没有反对,因为她知道反对只会造成亲子间的冲突,想要瞭解小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小孩知道“父母跟他们站在同一国”,尽量聆听孩子的想法,多丢一些问题给小孩思考,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如果父母一味反对,只会更激起小孩的叛逆性,跟别的孩子越走越远。
台湾性教育协会理事长高松景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是跟自己谈恋爱,他们所暗恋(好感)的人是自己的投射,而且这是孩子的成长经历,作为父母,只可引导孩子,不能取代孩子,帮孩子过他的人生。
父母最笨做法──说教
面对孩子谈恋爱,开明的父母倒还可以接受;有些思想比较保守的父母,会义正词严的反对,有些甚至在行为上,出现监视孩子的倾向。汪咏黛劝父母们要接受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奇,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跟身体反应,只要抱持这种心态,就已经跟孩子站在同一国了。到时候,再跟孩子谈他适合、不适合做什么,孩子会比较容易听进去。
父母不要因为担心还是国高中学生的孩子,会为了爱情把学业、生活搞得一团乱,而一发现孩子的爱苗,就马上say no,也不要说教,因为这都是小孩最讨厌的,也是父母最笨的做法。高松景提醒家长,有些父母没办法做到同理心的一环,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便引发负面情绪、开始“说教”,这只会让孩子关上沟通的门。
以“我”的关心语句搭起沟通桥梁
与孩子沟通时,第一句不要说“你”,应该是说“我”。例如:“你怎么那么晚回来……”,这是父母一般的反应;而正面的沟通技巧,应该是说:“我一直很担心,不知道你发生什么事……”。
如果还没想清楚要怎么跟小孩开口,可以透过新闻事件的分析,瞭解孩子对爱情、性的看法,让亲子之间对这些事有所交流。就算孩子出现某些行为,让父母濒临发怒的边缘,例如:父母外出,提早回来,发现自己的孩子带另一半回家睡觉;别人家长,要父母管好自己的小孩,因为已经影响对方子女的课业……。汪咏黛跟高松景都表示,父母不要当下破口大骂,等对方回去,再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情况。父母利用同理心、信任这两点,提醒孩子错在哪和告知正确的做法,点到即止,孩子表示明白了,父母就要表现信任,不要一再强调孩子的错误跟自己的见解。
汪咏黛鼓励父母“孩子在长大,自己也要学习成长,用智慧跟孩子沟通是最好的办法。”
爸妈要学着和家人谈情说爱
对于爱、性这类话题,父母的态度通常显得尴尬又难以启齿。曾经看到一个爸爸在部落格写道:“虽然自己在国外留学回来,思想也比较开放,但是面对小孩的性教育,还是没办法开口……”
现代社会很开放,大部分的青少年也都明白“性”是什么,父母绝对不可以只倚赖学校的健康教育,汪咏黛表示,只要父母态度自然,用健康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孩子势必会受到父母影响。
如果孩子表现出有兴趣,证明他是愿意跟你讨论这个话题的,那父母为什么不顺着孩子的话来谈情说爱、谈性说爱呢?
家长不妨以过来人身分分享恋爱经验
现在孩子所经历的,相信每位爸妈年轻时也有同样的经验,只不过时代不同,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来得开放,对爱情、性仍然一知半解。父母在跟孩子开启话题时,把自己的恋爱经验作为教材,这种生活化题材有助于父母站在同理心的一环。
平常父母可利用一些情境做间接的沟通,高松景举例,像一家人看电视、新闻的时候即可做机会教育;又或者一起到外面吃饭、旅行时,也可利用轻松的话题带入,例如:怎么观察对方的人品、怎样保护自己跟对方、在他们的年纪,亲密的底线在哪,最重要的是提示:感情也会有失去的时候……。
慢慢给孩子一种感情可以好聚好散的观念。这时候,父母的身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自身婚姻很美满,当然是最好的教材;但如果自身是负面的教材(不论是被背叛,或者是外遇的那一方),汪咏黛说,父母可以用自己失败的案例,跟孩子坦白讲,若能再次选择,父母会做不一样的决定,但事实已发生,没办法回头,希望孩子可吸取爸妈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如果孩子遇到感情问题,总认为是自身不够好,才导致感情破裂。高松景建议父母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最好让孩子可以转换正面、创造性的想法,例如:正因两人不适合,才会分开;给对方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