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爸爸5年“爱的日记” 救了抑郁女(图)

发表:2010-11-10 22: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爱女的抑郁症好了,笑容重新回到父女俩脸上。(网路图片)

5年前,读高三的邓莉娇患上抑郁症,此后,她的父亲有了个日记本,记录着他陪女儿走过的治病途中的每一道槛。5年后,邓莉娇的抑郁症好了,当她发现父亲这本日记后,才真正体会父亲浓浓的父爱。如今,23岁的邓莉娇已是一名心理谘询师。拯救她的,是父亲和一本日记。

2004年12月20日下午,邓世敏在办公室接到在川外附中上高三的女儿邓莉娇发来的好消息——经过层层选拔,她被保送浙江大学。“女儿多年拚搏终于没白费!”邓世敏长长舒了口气,可没多久,他又接到女儿的电话:“爸爸,快来接我回家,不然,我就从这梯坎滚下去。”

邓世敏连夜将女儿接回家,可女儿什么也不说,就一直哭,吵着不愿再上学。邓世敏隐约感到,女儿心理出了问题:“就是长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太大,突然放松导致精神崩溃。”

从女儿患病开始,邓世敏就开始写日记,记下女儿病情每天的变化:“主要是想从中找点规律,发现一个可以治女儿病的方法。”

2005年8月,邓莉娇顺利成为浙江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让全家没想到的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我一边收拾衣物,一边订飞赴浙江的机票,一边和学校联系,一边给女儿发短信稳住她……——摘自父亲的日记

“上大学后,她更疯狂了。三天两头闹自杀,休学、绝食、不说话,啥子都折腾过了。”邓世敏平日工作很忙,妻子又在宜宾上班,平时,女儿全靠他通过电话照顾。2007年退休后,邓世敏受聘在重庆一地产公司做管理,就更忙了,但他仍坚持每天记日记。

2008年9月23日,邓世敏突然接到女儿的短信:“这种生活,我不想过了,我会选择自己的方式结束我的生命。你不要来找我。”

邓世敏赶紧订机票,当他半夜赶到浙江大学时,女儿却不愿见他。那天,邓世敏在女儿寝室下守候了一夜。次日,女儿才勉强同意和他谈谈。最终,邓莉娇随父亲回到重庆,开始接受心理谘询。

“我大学读了5年,因为其间休学一年,请病假半年。不知看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受了多少苦。无论我怎么样,都有父亲陪在身边。”邓莉娇说,她今年初病好后,父亲才让她知道这本日记。“厚厚一个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从日记中可以看出,5年来,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开开心心过上一天。我一直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却不知,在我痛苦时,父亲比我更痛苦。”

娇儿终于找回了自己,回忆这5年的历程,真是一言难尽啊——摘自父亲的日记

这本日记同时让邓莉娇明白,如果没有爱,一个抑郁症患者,是根本无法治愈的;而她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自己这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父亲。她决定改行,大半年时间,她就考取了心理谘询资格证,她知道,这个社会上,抑郁症患者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人群。

“女儿一场病,改变了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我们都找到了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就是帮助别人。”邓世敏说,他还要继续记日记,记下女儿更精彩的人生。
 

来源:《重庆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