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变赌埠?
不久前,在大陆的朋友来电话说,孩子要到英国来留学了,当妈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我说,我当年不也是一个人出来的?你瞎操什么心?她说,担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更担心面对异性、毒品的诱惑、又突然没有了束缚,孩子的自控能力。
老友后面说的一番话让我颇感吃惊,“听说伦敦的唐人街到处都是赌场,赌场里到处都是中国人。孩子常去,会不会染上赌瘾”?
“咱们从来也没有给过孩子这方面的教育”?
华埠变赌埠?
这还真值得我好好想想。
伦敦唐人街的周围,赌场、博采店确实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上个月,华文媒体还广泛报道了英国华人社区呼吁唐人街所在区政府冻结在华埠附近发放新的赌博场所经营牌照,以保持均衡的社区发展和健康的唐人街风貌。
华文媒体甚至打出“华埠要变赌埠”的骇人标题。但遗憾的是,抗议的声音似乎没有引起主流媒体的关照。
但愿老友没有看到这类报道。否则,想想孩子常常在“赌埠”购物吃饭、约会朋友,岂不更是睡不着觉?
眼镜蛇行动查处青少年出没场所的赌博机
“眼镜蛇行动”
无独有偶,也就在和朋友通电话的当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10月1日,苏格兰“洛锡安和保德斯”(Lothian and Borders)警署发动代号“眼镜蛇”的搜缴活动,查处当地咖啡馆、鱼条店、出租车行等非法安装的老虎机。去了九家商店,发现其中六家有老虎机。
行动中,警方总计缴获七台各类赌博机。
警署负责人明确表示,眼镜蛇的目的正是要铲除那些安装在青少年经常出没的场所的赌博机,保护“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
问题赌客
9月底,英国一家为赌徒提供咨询服务、实际帮助和治疗的慈善机构GamCare发表了一份名为“预防青少年赌博”的报告,敦促学校和父母加倍努力,向青少年宣讲赌博的危害。
报告指出,在12-15岁的青少年中,大约有2%、相当于六万名“问题赌客”。这些孩子每周至少赌博一次,其中一些人赌瘾严重,逃学去下注。
报告说,虽然绝大多数父母会预防孩子吸毒,60%会限制孩子饮酒,但是,只有5%的父母会劝诫孩子不要赌博。
另外,现在学校的教学大纲中没有包括任何赌博危险的内容;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没有专门治理青少年赌博问题的对策。
GamCare认为,应该把赌博教育和酗酒、吸毒、安全性生活、抽烟的教育提到同等高度来看待。赌博的成瘾性和酗酒、毒品不相上下,学校教育大纲必须把赌博的危害包括进去,父母必须和孩子坦诚对话。
他们已经开始着手编纂材料,供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父母使用。
赌博的成瘾性和吸毒、酗酒一样严重。
赌徒心声
小李(Lee)从十几岁开始赌博。开始时不过是拿几块钱和哥们儿赌足球比赛,根本没当回事。开始赢钱了,渐渐就成了一个摆脱不开的习惯。
“一旦上了瘾,生活中的下一步永远是下注”。
小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赌博,有时候一次就投下几千英镑。输光了,就从单位偷钱。“每输一大笔钱,立刻觉得肝肠寸断,但10分钟后,就想着怎么捞回来”。
小李说,最终,他的面前只有三条路,自杀、自首、逃跑。他选择了自首。
小李现在已经戒了赌,他同意,青少年确实需要更多有关赌博的警告,才不至于落到与他同样的下场。他说,赌博,是最难治的瘾之一,因为它是无形的。“不看银行帐单,没有人知道你是否赌博。
“任何人都可能染上赌瘾。人人都说我很聪明、受过良好教育,但我还不是染上了赌瘾?”
赌赢了也是输
学校教育、家长劝诫,固然重要。但是,去年中,赌博监督机构“全国赌博委员会”调查发现,100家博采店中,98家都向未成年人(18岁以下)敞开大门。不及格率达到98%,我难免会问了,博彩业的责任心哪去了?
电视上、互联网上赌博广告频繁出现。
每次开电脑,都能看到网上纸牌的广告;每次直播足球,中场都穿插赌球广告; 六合彩发行公司说买彩票“帮助您实现梦想”;电视广告把宾果称作“全家共娱共乐”的消遣;这样的狂轰滥炸、疯狂引诱,孩子又怎么抵御?
炒股是赌,期货也是赌;金融城内赌得你死我活,赌出了一场金融危机。大人的心态,是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
业界要自查、广告要负责、执法要有力度、大人要更诚信,孩子才能有希望。
和老友通话时我给她吃宽心丸,“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也没学过赌博的害处吗?我在伦敦这么多年,唐人街经常过,不也没成了赌徒吗”?
朋友说了,我们上学的时候,除了麻将,谁见过赌场?你来伦敦的时候,都20好几了,应该有点儿判断水平。
嗯。刚来英国时,曾有朋友劝诫,赌博,输了是输,赢了也是输。不赌,才是赢。
(苏平 2010年10月19日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