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世界第一竞争力的芬兰,也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
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中,芬兰已经不只一次登上最佳学校教育冠军的宝座。二○○三年,在受调查的四十一个国家的中学生中,芬兰学生的阅读、逻辑、数学与自然科学能力,都是一流。
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这令人自然而然地把这座教育界的世界杯冠军奖座与芬兰的竞争力联想在一起,芬兰的教育也成了各国仿效、研究的目标。各国教育界人士络驿不绝地前往芬兰参加研讨会,研究他们的教育制度与理念,结果发现,在漂亮的学业成绩背后,家庭功不可没。
芬兰赋予家庭相当大的教育责任。首先,芬兰的孩子七岁才入学,在这之前,虽然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照护中心或学前班,但不可讳言地,家庭要负起主要的教育责任。例如,培养小孩的阅读能力、学习兴趣。芬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都有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活动,一向安静的博物馆中也有许多父母推着娃娃车、带孩子去参观,还在襁褓中或正在学步的小孩,就已能探索世界的奥妙。
另外,芬兰教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父母从小就有在家阅读、念报给孩子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家中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有四成的学生指出,阅读是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
这大大促进了芬兰人的阅读能力。在OECD的报告中,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近二成在最好的第五级,不到二%在最差的第一级以下。
此外,芬兰每天的上课时数短,即使是中学生,下午两点多就下课。寒暑假中,没有所谓的“作业”,学校也不开“辅导课”。因此,父母得负起责任为孩子们安排活动与去处。
芬兰父母的教育观念,也相当值得学习。虽然他们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但却不把学业当成唯一。
在寒暑假里,他们不送小孩去补习英文、数学,而是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生活技能、户外旅游、或是游泳、滑雪、运动的夏令营等活动。
芬兰家长在与学校的沟通中,也不只在意孩子们的成绩。孩子在芬兰受教育的华人郑爱平在媒体上的文章提到,她的儿子班上曾有一名转学生因为语言不通,学习缓慢,导致全班的进度也变慢。结果,在家长会上,所有的家长都没有异议,没有人要求那个转学生转班、也没有人将自己的孩子转走、或要求换老师。借着这个例子,这些家长让孩子们了解到,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事,也鼓舞了所有孩子,在逆境时不要自我放弃,别人遭遇困难时,则要给他机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优越的家庭教育成果不是只存在父母有钱、或有闲的家庭。OECD报告的交叉分析显示,芬兰学生的成绩差距与家长社经地位对成绩的影响,在所有的国家中都是最低。因为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帮助家长在家中为教育尽一份力。
政府聘父母当保姆
芬兰政府愿意花钱投资教育。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反而增加教育、研发等经费,希望藉此投资未来,挽救经济。
所以,小孩出生以后,就能领到儿童福利金、未成年生活补助等等福利。其中,有些部份还限定要用作文化、教育用途,政府把津贴转入每个人的特定账户,这个账户的金融卡只能在与政府签约的书店、美术馆等教育文化单位才能消费。
芬兰也有鼓励家长照顾孩子的制度。例如,他们发给家长照顾儿童的津贴,彷佛父母都是政府聘用的保姆。母亲的有薪产假长达四个月,父母也都能申请育婴假长达半年,同时可领到六成的薪水。儿童三岁以前的无薪儿童照顾假则可长达三年,政府会发给儿童照顾津贴。
除了有形的金钱补贴,政府也提供种种服务。例如,如果父母要上班,则有日间托育服务,政府会提供补助,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地拚经济。学童下课后,学校也有特别的地方让他们写作业或玩耍,而且还安排教师从旁协助、照顾,父母不用费心、花钱再安排安亲班。
芬兰家长还拥有许多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教导孩子。在许多关于芬兰教育的研究报告中,都提到图书馆。芬兰有一千多个图书馆,平均每二五○人就有一个图书馆,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父母从小就能带孩子们上图书馆,参加婴儿、幼儿的故事时间,借书、读书,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为建构领先的社会而努力
芬兰图书馆的服务也很周到。例如,偏远的地区如果离图书馆较远,有流动图书馆每周到农村的学校巡回送书。如果有借不到、找不到的书,图书馆也会从别的分馆调来,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芬兰的博物馆也值得一提。芬兰境内的博物馆超过三百个,内容五花八门,十八岁以下免费入场。另外,博物馆也常为儿童、青少年举办种种活动、演讲或课程,让家长们乐于带孩子去参加。
至于要不要从小学英文,芬兰也有社会资源因应。芬兰的电视台大量播放外语教学节目,孩子们在家里,也有机会接触许多外文,学习英语。这些成就都不是巧合。从芬兰的立国基础──国家、家庭、信仰中,就能理解到芬兰人对家庭的重视。
在一九九九年,政府在关于儿童教育、照顾的施政计划中也强调,总体目标是要让芬兰成为连结知识与科技、专业、创新的社会。为了成为数字时代中的领先者,各部门应该合作支持、协助能负责的父母,给孩子们完善的成长环境。
由此看来,芬兰的家庭教育,的确是打造世界第一竞争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