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当众演讲的中国女性:薛锦琴(图)

发表:2010-05-14 22: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天,女性当众演讲似乎已成平常事宜,她们的伶牙俐齿和敏捷思维使其须眉不让巾帼。众所周知的是,民国领袖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和国内各地的演讲,是蒋介石延续其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人不知的是,在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三十年,由于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没有女性发言的机会。这种不公平的历史,在 1901年3月15日被一个来自今珠海地区的女孩——薛锦琴改变。

薛锦琴(1883-1960),今珠海南溪人,自幼随其父薛三镛居上海。1896年,她与其姊薛锦霞进入刚开办在上海大东门王家祠堂的新式学堂——育材书塾(南洋中学的前身)读书。1901年3月15日,上海绅民近二百人聚集沪西张园,召开拒签俄约大会,当时年仅16岁的薛锦琴踏上台去,慷慨演讲,开创了中国妇女参与政治运动、公开演说之先河,受到各界关注而被载入史册。对于当时的具体情况,王树增在其著作《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如是说:

3月 24日,上海张园数百绅民集会,当堂跳上一位16岁的女孩子,让众人吃了一惊。女孩子 叫薛锦琴,她自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性当众演讲者。她演讲的内容是:号召人们阻止俄国人占领帝国的东北,反对帝国大臣和俄国人就东北问题签订条约:"我等当联合四万万人,力 求政府请将主持俄约之大臣撤退,另换明白爱国之人为议和大臣,则俄人胁迫之事庶乎可以挽回矣。

薛锦琴的出现和演说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少年女士当众演说实在可鄙" ,也有人说"若人人能如薛女士,何患国家不强"。还有人把这件事上升为"国民精神": "东方妇女当此时机,妻助其夫,母训其子,姊督其弟,以遍国妇女激励遍国男儿,使国民 之精神,常巍然其不可拔,凛乎其不可挫,何惧白人之侵略!,1901年4月5日的《中外日报》对此也评价说“薛锦琴,一志士之女”。

演说后不久,薛锦琴追随其小叔、后来的中国合作化运动的先驱薛仙舟的足迹,前往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学习教育。此前,中国的女留学生康爱德、金雅妹等都是幼年遭遇家庭不幸,由基督教会抚养,进而资助出国,属于被动的宗教留学色彩。而薛锦琴的出国成为第一个由国人资助,且主动出洋寻求救国道路的女性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成归国后,薛锦琴活跃于教育界,先后在广西大学、岭南大学等学校任教。1915年,薛锦琴与林天木(林铎)先生结婚,于1916年生有一女。据蒋碧微回忆录,婚后他们曾一度住在上海哈同路(今铜仁路)民厚北里,还在家里办了一间小学,收了十几个学生。抗战时期,薛锦琴携家逃难至桂林,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途中又遭抢劫,随身财物散失殆尽,夫君林天木也因积劳成疾,于 1946年5月25日病逝。

抗日战争胜利后,薛锦琴去了香港,担任国华银行储蓄部主任。1960年1月19日,薛锦琴于香港九龙宝血医院安祥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来源:奇趣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