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上个星期刊出一篇文章,叫“温总声望虽隆,官场暗涌横流。”该文称,温家宝是近20年来权力最大的中国总理,但根据了解内情的中国国务院人士,温家宝的实权最近被大幅分解,已呈跛脚态势。文章还说,温在两会前与网民对谈,两次提到,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了,”令人想起 1989年“六四”前夕赵紫阳说的“我们老啦,无所谓啦。”
海外媒体做这样的联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9月,温家宝在纽约参加联大会议期间,对海外媒体发表了不少关于完善中国选举制度、改善法制、新闻监督等高论,但都被中国大陆媒体封锁。《开放》杂志因此而披露,温家宝在中南海高层处境堪忧,其政治高调的潜台词与1989年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对学生的讲话,有某种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三年中,温家宝因谈论普世价值遭到党内不断升级的批评和批判,如今又传出温家宝已经提前跛脚的流言,这显示温家宝的日子很可能真的不好过了。不过温家宝仍然借两会之机,继续他的老生常谈,颇有点“豁出去”的劲头。他谈做人的尊严,谈反腐,谈权力约束,谈政治改革等等。
在九个中共政治局常委中,温家宝是唯一一个常谈民主的“老生。”他的搭档胡锦涛早就变了脸,绝口不谈普世价值了。其他几个常委如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则公开宣布,温家宝主张的那一套民主人权自由等西方价值在中国行不通。在学界,温家宝被左翼人士谴责随西方起舞,搞和平演变,被右翼人士批评是作秀。温家宝的日子的确不好过。
事实上,不管他说什么,他的话已经没有人听了。他的重要职位,如国家能源委员会,国防动员委员会这两个超级实权机构的实权,被架空了。如今,李克强说话都比他管用。至于他主管金融、中美经贸、教育改革、港澳事务、工交和农业等系统的权力,分别被王岐山、刘延东、张德江等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分解了。
温家宝说他常常仰望星空,当他被党内大佬和学界泰斗批判的时候,当他的权力被架空的时候,他是否体会到那种寂寥、孤独、“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的一些精英之间,有一种共识:必须进入决策核心,才能影响决策,才能改变中国。温家宝算是他们的典范。他不惜一切代价,进入了最高决策核心,但结果怎样呢?
温家宝说他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从一个普通人,熬到今日的中国政府第一把手,不管是实的还是虚的,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特别是在中国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倘若没有非凡的本事,不付出额外的代价,不看准时机,不跟对人,不站对立场,甚至不付出做人的尊严,是决不可能熬到如此高处的。
温家宝说他如果不从政,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家。其实在这个处处被政治掣肘被专制绑架的国家搞科学,一个杰出的人才也很难做出最杰出的成就。不过温家宝的儿子温云松一定庆幸自己的父亲当年没有选择走科学之路,否则,他如今怎么会单凭老爹的脸面就能赚到盘满钵满?!
温家宝很在意是否能在历史上留名,留什么样的名。温家宝现在面临的选择,对他的历史名声至关重要,但又出奇的严酷:要么留下像胡耀邦和赵紫阳一样的历史名声,要么与权贵利益集团同流合污,现在看来,温家宝尚不敢走的像胡耀邦和赵紫阳那样远,但又不甘心与利益集团同流合污,于是就经常演一些亲民秀,说一些让自己和外界听起来都很过瘾但不需负责、不用兑现的话。
随著卸任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温家宝内心的挣扎将会日益显露。中国政坛会出现另一个胡赵似的政治悲剧,还是一个中共权贵利益集团的忠实代言人?这种选择对温家宝很严酷,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何尝不严酷?令人悲哀的是,第三种出路在眼下的中国似乎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