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前景很美好
将澳大利亚描绘成美好国度的说法本身就是片面的。近两年里体现得更是明显,原因就是金融危机。即使在以前,也不能说澳大利亚绝对比中国好。
生活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曾经有许多人为了更富裕或者更有保障的生活而移民澳大利亚。结果发现那一点得到的代价是相当大的。
很多在国内属于精英的人移民澳大利亚后,只能开些小店或者干些手艺活。诚然,这样子也生活得不错,但是他们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也可能放弃了原来的兴趣。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人均年薪5万澳元左右,税后不到4万澳元,平均一个月不到4000澳元。这个水准和在中国二线城市拿4000元人民币月薪的生活质量是一样的。
Jeff三年前从上海去澳大利亚读研,今年上半年刚刚在悉尼毕业。半年里,他一直为找工作而烦恼,最近终于找到一个公关的职位。他表示,曾经多次想到回国,要不是为了移民早就回来了。Jeff算了一笔账,他说在澳大利亚的优越之处在于社会福利非常好,很容易就能混口饭吃,挣出生存和活命的钱。但是他不可能这个年纪就在家吃低保,所以他只能到退休后再享受这点优势了。
误区二:华人地位提高
澳大利亚华人至今离主流社会还是很远的。
澳大利亚的华人确实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悉尼,即便不会说英语(论坛),只要会上海话也能很好地活下去,而且悉尼许多公共事务窗口都配有会中文的服务人员。但是华人依然是这个国家的少数族裔,而且是澳大利亚官方用语英语较差的少数族裔。
另一方面,华人的传统文化是顾好自己的小家庭,只要自家平安就很少关心其他人。这就导致了虽然澳大利亚华人很多,但是很分散而且几乎没有代表他们的声音。
Martin去澳大利亚读大学,研究生(论坛) 毕业后在那里工作快10年了。时至今日,他依然认为自己是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边缘人,而他还是他那些华人同学中处境最好的一个。
近年来,各地华人参政的越来越多,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可是毕竟现在还不成气候,参政的华人更多地还是要代表白人选民的利益。
误区三:生活安逸
在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确实可以过上安逸的日子,前提是他们愿意靠最低保障来生活。勤劳致富这四个字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它为什么要接收那么多的移民?是因为有很多工作是那里的白人不愿意干的。这些工作显然不会是舒舒服服的,白人不愿意干的都是辛苦、枯燥、繁琐的工作。
在澳大利亚,人工成本很贵,所以干这些白人不愿意干的活的人往往比较赚钱。这些工作包括电工、水管工、商场附近在烈日和暴雨下收购物推车或者在餐馆刷盘子的人等。总之,因为它们工作强度大、累、苦、脏,所以赚得多。
澳大利亚在计算技术移民积分时,通常给予技术工人较高的起始分。这些年来澳大利亚招揽了许许多多技术移民,但是澳大利亚依然缺乏这类工人。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移民以后同样不愿意吃苦,他们情愿钱少点,日子清苦一点。
结论是澳大利亚适合蓝领工人以及老年人养老,并不是人们理想中工作清闲收入高的天堂。
误区四:移民很容易
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确实比较宽松,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
澳大利亚更希望各类技工前往。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习技工的人学历通常不高,英语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尽管澳大利亚对这些人要求的雅思成绩只有5.5分,但是通过率依然不高。更多的是一些本科生去那里读在国内根本不会考虑的技校。
自金融危机以来,为了保证自己国民的就业率,澳大利亚通过各类方式收紧移民政策。其中一个就是提高英语要求。往年几乎100%移民的专业或职业现在也困难了许多。甚至有些号称包办移民的技术学校,也因为金融危机资金匮乏而倒闭了。可以说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