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随着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老子》一书开始传至欧洲。17、18世纪,欧洲哲学中开始出现老子的名字。1817 年,法国学者朱利安出版了一个富有影响的法文《道德经》译本,勒木萨1823年作《老子传》,称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有见识的伦理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道"的概念与希腊的"逻格斯"相当。
哲学家温第施曼把《道德经》看作是人类原发性智慧的重大著作,它不但是道家和中国的一部圣书,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尼采评论《道德经》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悬于壁,一派老子忠实信徒的模样。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道德经》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邃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老子》被海外学者视为至宝。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这个东方圣人的启示。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物理学家李政道谈到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具有相通的地方。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老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今天,在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悄悄兴起一股"老子热"。在西方人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穷魅力的长者。《道德经》已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除日、英、法、德、意、荷、俄等国外,还有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土耳其、印度,而且又有梵文、拉丁文、希伯来文和世界语。其中除日文外,以英文和德文版本为最多(英文本90种,德文本78种)。连冰岛这样地广人稀的岛国都有两种以上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