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子贡问政"的故事,当时,子贡问孔子如何能使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国民安定?孔子说了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但是子贡又问,三条太多了,如果去一条的话,您去哪条,孔子说去兵、我们不要武力保障了,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要去哪一条?孔子又说:去食!我们宁可不吃饭了,然后孔子说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他说: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
我喜欢这样智慧的训示,这则小故事带给现代人的启发也应该是无穷的,"信"在今天似乎被人们刻意回避了,何谓"信"?最简单的理解,相信别人、诚信,可是现在"诚信"已经是一个极度缺乏诚信的社会了,诚信危机被我们喊了好多年,可是却遭遇了最虚无的回应。很多人都会想:为了"信"不吃饭不值得,生命才是宝贵的。"信"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信念、信仰,因为在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人们精神的颓丧才是最可怕的,那个国家将变得名存实亡。孔子这样一个大智慧的贤者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可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在他看来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信"!
不由得使我想到前几天寝室里议论的一件事,学校里有一个女生被流氓强奸,她为此沉默并选择了和流氓对话,她说你可以做你要做的事,我不会告诉同学老师,因为这样对我没有好处,我也不会告诉我的爸爸妈妈,这样对我也没好处,我更不会报警,这样对我更没有好处,只要你不把我杀了,我是绝对保守秘密。就针对这件事,大家交流出很多不同的看法,有同情怜悯,有赞同支持,也有人感叹以前的女子可以为了贞节用生命去誓死捍卫,可是现在的女孩子先保命再说。我想针对这件事,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看法的不一致而表现出来的各执一词、而是看法之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境界的认定。
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成语故事。绿珠是西晋时期晋朝巨富石崇的爱妾,有一天,赵王司马伦的一个亲信孙秀就对司马伦说你这府里的美女都不算美,石崇府里的绿珠能歌善舞,还会吹笛子,那才算美,于是司马伦要孙秀派人去石崇那要绿珠,使者去了之后说明来意,石崇说,绿珠乃我所爱,不给,然后就把使者轰走了,司马伦一听火了,孙秀在一旁添油加醋,两个人密谋给石崇按了一个罪名,带着官军去要抓石崇,石崇说我这个犯罪就从你身上而起,绿珠之前已经知道有人要她,也知道石崇此去凶多吉少,就对石崇说:"官人,既然如此,我愿为你殉节"。说着就从楼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个成语就叫"绿珠坠楼"。
我并不赞成以死殉节,成为绿珠这样的贞洁烈女,更不赞同因为怕对自己进一步的伤害而对行恶之人保持沉默妥协,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更多的人再次遭到伤害。其实,这个社会有多少事不是因为我们的沉默而使邪恶嚣张、使那些罪恶的黑手逍遥法外?有多少事不是因为我们在争夺个人利益的多寡时而伤害他人?为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罪恶,那些为私的观念难道不是我们终生都应该努力去除的吗?
人活着多难啊,遭遇不幸要承担痛苦,她人不幸要极力相帮,学习到老为的什么?挣钱养家多少是多?买车买房什么算够?多少人都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思考过后就又一个个的不了了之,等待年过夕阳再去回忆。蓦然回首发现比来比去,到头来把青春比没了,把人比老了,把人生虚度了。就好比以死殉节为名、为情,对罪恶沉默为名、为利,名、利、情似乎成了人终究无法摆脱的纠结,但是有没有一种心境使得我们可以做到在被伤害之时,不觉得痛苦,在得到了利益之时,不感到快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是写文章时常用的修辞呢?当然,这的确需要人超脱、大气,的确需要人达观、豁然。我突然发现不知何时这竟然成为我终生的追求!
也许人生需要一种高度,一旦飞跃,从此天马行空......
刚刚,和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网上偶遇,我说,我们在艰难中还一步一步地在走正路,还在归正这条路,没有迷失方向,何其艰难,未来将见证这一切,难行能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