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所谓的民主普选问题,是指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
香港回归至今,行政长官及立法会60个议席都不是由普选产生,前者仅由一个8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後者则渐次演变,但至今也只有半数议席透过地方直选产生,其馀半数议席为功能组别选举,即由各行各业的员工投票选出自己界别的代表。
民主派一直批评行政长官的选举为「小圈子选举」,又要求撤销立法会功能组别选举,全部改由一人一票选出。但北京方面从未点头。
在普选问题上,北京方面的一贯立场是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行,不能一步到位;而基本法对2007年以前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模式早有规定,显示北京对香港回归头10年的政制发展早有定论。
至於以後的选举模式,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曾於2007年底议决,2017年香港可普选行政长官,立法会全体议席普选最快可於2020年实施。
人大常委会同时规定,2012年的立法会及行政长官选举仍须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举行。此外,立法会议席仍然是一半由直选产生,另一半由功能组别产生。
当前,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准备就2012年的两个选举方案订定具体办法。至於2017年以後的选举模式,本届特区政府已经表明不会处理,待由下任行政长官处理。
当年人大常委会做出上述决定後,外界普遍认为,北京算是给了香港的民主发展一个比较清晰的路线。因此,在草案出炉後,民众似乎对民主议题变得冷淡。霎时间,一直主打普选议题令自身站在「道德制高点」并获得民众支持的泛民主派也失去了着力点。
不过,在一轮沉寂後,近日民主派却在普选问题上向北京重新「宣战」,就2012年及以後的选举模式提出具体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时,必须放宽参选门槛。因为,尽管北京方面同意2017年香港可以普选行政长官,但外界预料届时北京方面将会限制候选人的产生模式,以免「不受欢迎」的人出任行政长官。
在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上,他们又提出,2012年的行政长官候选人只要获得10万名民众连署,即可参选,这与当前基本法的规定很有出入。
今天泛民主派在闭门会议後决定,如果特别行政区政府订定的2012年的选举模式未能符合他们的意向,又或未能提出2017年的选举模式,泛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将於2012年任满前先行辞职,稍後再参选。
在泛民主派眼中,辞职後再参选,是间接考验选民是否支持他们争取普选的一种公投。
对於民主派此时就普选问题如此激烈表态,一些分析指出,原因之一可能是泛民主派觉得人大常委会提出普选路线後,港人似乎已不太关注民主问题,因此,他们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唤起港人对民主的持续关注。
事实上,在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香港当局正集中全力处理经济复苏的问题,而各种调查显示,此刻民众关注经济民生的程度远远超过民主发展。
但无论是那些原因,泛民主派就以辞职方式来表达不满,似乎已达成强烈的共识,一旦贯彻主张,也必定为香港社会带来冲击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更引人关注的是,有分析家觉得泛民主派此举大有与北京当局「摊牌」的味道。文汇报於今天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就指出,香港正处於暴风雨的前夕,需要敢於迎接暴风雨的政治领袖和政治人物。
文章还质问:「香港居民对於政治『摊牌』可能带来的无可避免的震动作好准备了吗?」
北京方面至今没有回应泛民主派的表态,但从北京方面过往的一贯态度来看,它接受泛民主派所提出的选举方案的机会很低;而此事是否导致北京与泛民主派「摊牌」,相信很快也可以看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