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并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意外惊喜的东西,倒是如叶檀的评论所言,更清楚地预示了中国经济未来的隐忧。
从未有人怀疑,中国政府有能力刺激经济实现短期增长,但是,对中国经济有一定认识的人都会怀疑,中国的当权者是否有能力,让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走出衰退。我的看法是,中国经济今后一、两年滞胀的风险,实际上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些外国人希望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困境,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复苏,并不现实,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美国经济复苏越迟,中国经济复苏就越难。
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证明了我多年来对中国经济的两个判断,第一,农民工的就业高度依赖出口需求,第二,政府投资很难带动农民工就业。第一个判断,已被农民工因经济危机而大量失业返乡所证实,而第二个判断,则被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只带动有限就业所证实。
4月15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河南:1万亿投资创造65万就业岗位"。这篇报道反映了中国政府扩大投资却很难带动就业的困境。2009年,河南全省重点项目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而根据河南省发改委的测算,这些重点项目将仅仅提供65万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近150万元政府投资,才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河南省已经开工的重大项目提供的就业岗位是8万-10万个。这个数字与河南农村3000万剩余劳动力相比,微不足道,而与失业返乡后至今仍滞留在家乡的150万农民工相比,也不到十分之一。
报道还指出,"在过去数年中,中国GDP的高增长并未带来就业同步增长。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03-2006年GDP年增长率均在10%左右,而新增就业岗位却每年徘徊在800万-900万人左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而在上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提供24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当权者之所以一直不愿意改变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增长模式让外资和私人资本带动就业,而给政府投资带来很大自由空间,政府可以不负责任地进行各种效率很低,就业很少的大型投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多种寻租机会。现在,想让中国政府从这种对权贵有利而对百姓不利的投资模式中走出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行政管理上,都非常困难。
转变这种投资模式的一个重大困难,来自中国政府控制的金融系统。爲了刺激经济,中国在第一季度增加了近5万亿元的信贷。据最新一期《经济观察报》报道,中国银监会认爲,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如果超过6万亿元,就会导致过高的金融风险,现在才刚过一季度,眼看就要触红线了。更大的问题,是这些信贷资源,大部分并没有到最需要的地方。创造就业的中小企业,依然面临借贷难困境,而那些与权势关系密切的企业和机构则获得大量流动性资源,结果是,中国的存款激增,金融投机升温,股市脱离实体经济而繁荣。
尽管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近一半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但中国的当权者依然期望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能很快复苏,这样大家又可以轻松地重温过去的好日子。中国的当权者爲什麽甯可送钱给外国人,让他们的消费来带动中国就业,也不愿意大幅度提高自己国民的福利保障水平,这是一个颇令人费解的现象。究竟是不愿做,还是不会做?
有消息说,胡锦涛从伦敦G20峰会回来后,立即下达了一个内部通知,要求各级官员对他给IMF基金400亿美元的舆论,严加控制。可见,中国当权者已经非常心虚了。不过,只要中国领导人还是不知道如何提升广大穷人的消费需求,中国经济就不可能成爲带动全球复苏的领头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RFA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