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海的春天若即若离时,多伦多的春天已经是碧空如洗,万花争妍了。院子里的郁金香刚刚发芽,就已有松鼠捣蛋地咬去了一半,看得我啼笑皆非。要知道,在这个新国度生活,我可是从零岁重新开始的!
半夜,跟友人扫雪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本是我们中国一句俗语。可这句话到了加拿大,就变成每户居民必须执行的一条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款了,这是我来到的第一天就深刻领教到的第一条法律。
那晚我暂住在朋友家,抵达那天下大雪,加上时差,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我在上海可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雪呀!多伦多的雪花片片大如鹅毛,有的还成团成团落下,不一会儿屋外景物全部披上了银装。我听着时钟敲了一下、两下,这时楼道上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不一会儿又响起金属的碰击声,难道友人家出事了?我赶紧起床,却发现友人全家个个全副武装扛着雪铲准备出门。我很纳闷:半夜三更拿雪铲去干什么?"铲雪?那么迫不及待?不能等到早上吗?"友人见我满脸诧异,就笑着解释道:假如现在不铲,积雪很快会变成冰,到时候你想铲也铲不动了,而且万一有人在我家门口滑倒,我们可要担负全部的法律责任哟。原来如此!我赶紧回房穿戴整齐地跟着出了门,到大门外四下一望,嗬,简直就是一场全民健身运动!只见左邻右舍男女老少个个都在奋力挥动雪铲。这时雪虽然已经停止,可是气温仍然很低,铲雪者们满嘴冒着白气,呼哧呼哧地铲得热火朝天。天色很亮,地上又有积雪的反光,居然没有夜晚的感觉。寒冷而静谧的空气中,到处传来"唰... 唰..."的铲雪声,这就是加拿大半夜两点的"全民铲雪图"。
在加拿大,我讲什么话?
加拿大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其国民来自世界各地,因此这里的语言也相当丰富。不仅大环境如此,我们家也一样。我丈夫说广东话和英语,我是上海人,自然就讲上海话和普通话,我的英文不错,也会一点法语。刚开始谈恋爱那阵儿我们因为害羞,所以挑了双方的交集也就是英语互相交流,可两个中国人用英文谈恋爱,毕竟有辞不达意的时候。于是他壮着胆子来跟我讲普通话,虽然发音艰涩难懂,但是勇气可嘉。
而我因为要和他家人接触,他家老一辈讲广东话,所以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绕着舌头学点广东话了。可第一次跟他家里人吃饭就闹了笑话。点甜品的时候,我说要"芋头冰淇淋",可他们竟然吃惊地看着我,经过英文和普通话轮番解释,大家终于明白,原来我要的不是"鱼头冰淇淋",而是"香芋雪糕"。
后来我们养了一只小狗,在家里我和丈夫用普通话,广东话和上海话跟它交流。跨出家门,带它上狗学校的时候,洋老师们自然讲英文,所以训练用的一切指令都是英语。回到家那个热闹啊,刚刚用英文指令叫它做了什么,丈夫马上一股脑儿地用广东话表扬;等它得意忘形又犯了什么错,我的上海话又叽哩呱啦地全跑出来。唉,可怜的小狗。朋友们都打趣说:"你们家的狗真是精通多种语言的‘狗才'。还好现在只是狗,如果将来生了孩子,那个麻烦才叫大呢。据说在婴幼儿时期如果给予太多种语言教育的话,孩子反而会变成有语言障碍的‘哑巴'"。
哎,这可怎么好?看看现在6岁的小表弟吧,见到我,只会用洋腔洋调的普通话问:"表少(嫂),你好吗?"晕!
夏日,在车房搞拍卖
在加拿大五彩缤纷的夏日中,车房拍卖可算是令人兴奋的日子。所谓车房拍卖,就是加拿大居民把家里没用的旧家具,电器,玩具,摆设,厨房用品,书籍等等一切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劳什子,拿出来放在自家门口的车道和车房做买卖。我们家就在车房拍卖上淘到过又便宜又实用的好东西,像家里的一些咖啡桌,小立柜,书籍啦,都是我们的战利品。
北美洲的民居大多数是前面车房,后面花园的独立式洋房,所以拍卖也很方便。通常,拍卖前的广告必不可少,而最热心的又要数家里的小孩子了,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他们灵动的身影。在拍卖前的几天里,孩子们会把"车房拍卖"几个大字加上自家的地址在硬纸版上写好,然后挂在附近路口的灯柱上,车房拍卖就算拉开序幕啦!
一般来说,拍卖都选在周末进行,因为属于民间交易,买卖双方都无需缴税。很多卖家目的其实并不为赚钱,而是促使全家人在周末搞一次大扫除兼买卖活动,趁机也锻炼一下孩子的社交组织能力。
还有一种"搬家拍卖",指要搬屋子的市民,平价把家具拿出来卖,这通常意味着有便宜货可拣。有些人还喜欢在报纸上登个专栏广告,以期吸引更多目光。有一次我丈夫的阿姨搬家,从地下室翻出好大一堆旧家具和锅碗瓢盆之类的家什,于是就决定登广告搞搬家拍卖。忙了2个周末,除旧家具全部卖掉之外,连那些旧家什也卖了800加元,真是不卖不知道,一卖吓一跳。孩子们从策划,广告,接待买家,讨价还价,到清场,从头至尾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一家人谈起那次拍卖还津津乐道。
我搬家的时候也卖过东西,那是一个大沙发,翻出来是张舒服的双人床,它之前属于一个中国留学生,也是从车房拍卖上搬回来的,后来那人去美国读书,就转卖给了我。等到我自己搬家的时候才发现沙发太笨重,于是就在住宅小区内贴了几张广告,上书:"三人沙发床,保养良好,价格面议"并留了电话。一个星期后,来了一家菲律宾人,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以40加元成交,开心的我们大开啤酒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