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动20万军队攻入越南北部边境
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20万军队攻入越南北部边境,开始中越战争。中国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越中边界战争。
在双方付出重大人员伤亡后,中国军队在一个月之内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直到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越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与中苏交恶是分不开的。
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在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
围"魏"救"赵"
1979年1月7日越南在前苏联的支持下推翻了在柬埔寨推行毛泽东主义的红色高棉政权。与此同时,越南还在国内展开针对华侨的排斥政策。中国对此极为不满,想借机教训一下越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朱锋教授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这是中越开战的最直接原因。
他说,当时邓小平担心越南会完全吞并柬埔寨。实际上中国当时对越南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韬略,叫围魏救赵。希望对越南的打击能够缓和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行动。
1977年9月被派往越南驻北京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的杨铭怡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回忆了中越开战前的那段经历。
他说:"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出访一些东南亚国家时曾讲了一些在我看来不适于一个文明国家领导人所说的话。他当时说,越南是一个流氓,我们需要教训它一下。我在电视上看到他说这些很粗鲁的话。他的恶毒语言我永远也不能忘记。"
战争进程
"自卫还击战"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顽强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打到凉山。中方于3月5日开始撤军,16日撤回中国境内。中越双方都宣称"获胜"。中方称"教训了越南";越方称"打败了中国侵略"。
关于双方军人伤亡数字,中方公布为:伤亡二万多;越方公布为:死二万多,伤四万多。
在谈到对这场战争的反应时,杨铭怡说,越南并不觉得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军事攻击:
他说,"1979年2月17日爆发的边界战争对我们来说并不突然。我们知道他们会发动攻击的,但具体时间和攻击的规模是我们没有真正预料到的。"
中国选择此时对越开战的另一个因素是在1979年苏联忙于阿富汗战争无暇它顾,而美国开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美苏对抗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回忆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内情时写道,1979年1月底,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在美国没有承诺摒弃台湾的情况下,同卡特总统恢复中美邦交。他要确保中国如果采取行动攻击和"惩罚"越南时,美国不会同苏联站在同一阵线。这正是他急着要访问美国的原因。(源自星岛环球网2007年3月5日)
1979年1月底,邓小平访问美国
从这一点来看,中越战争的最大赢家应该是美国。美国在冷战中与苏联较劲,争夺世界霸主地位。中苏越三国无论怎样闹应该都属于共产阵营之内的。它们之间翻脸只能对美国有利。朱锋认为,中越战争是美国对苏对抗战略中非常积极的一步棋。
他说,对于美国来讲,它通过暗中默许中国对越南的这个举动达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目的。第一个是由中国出面教训越南。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帮助美国遏制苏共或苏联的势力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扩张。第二个是中国通过对越战争坚决站在美国一方,对前苏联侵略阿富汗之后在国际社会处于孤立地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越战争后,中美关系进入了近10年的黄金时期,直到1989年6月。
虽然中越战争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结束了,但中越双方的边界冲突一直持续了10年。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越关系开始正常化。1999年在经过多年谈判后,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
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朱锋教授认为对中国的最重要的教训是社会主义的所谓的兄弟是靠不住的。
朱锋说,越南战争使得当时那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有一种幻灭感。就是中国可以依靠的对象远远不是可以靠意识形态划线的。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把越南养大,无私的支援了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但当时越南的领导人黎笋却反咬一口。
朱锋认为,越南战争对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它使得中国领导人真正的意识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不是一个靠得住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强大,需要广交朋友,所以中越战争对邓小平下定决心搞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交战的另一方越南来讲,30年前的那场战争则是往事不堪回首。杨铭怡说,越南方面一直保证为了两国关系不再重提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但在中国仍有一些人散布不实之词,说中国打赢了那场战争,越南因迫害华侨和入侵柬埔寨而挑起战争。
他说,"中越两国间有一个很深的创伤,只有两国人民致力于真诚地医治才能愈合。我们不想谈论那场战争是为了中越两国共同的利益,不是因为我们越南人害怕提及或是已经忘掉了那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