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天籁音 吹得黍谷生

作者:清阳 发表:2008-09-29 14: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北京密云县和顺义县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叫黍谷山。当地的百姓千百年来传颂邹衍吹萧的故事。

传说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北京是当时的燕国。气候十分寒冷,五谷不生。邹衍是齐国人,时值燕昭王招贤纳士,邹衍闻之,从齐国来到燕。一天,邹衍来到黍谷山这个地方,看到寒冷的大地,光秃秃的山,百姓生活饥苦。他拿起随身携带的萧,坐在那吹了三天三夜。这时天刮起了大风,漫天尘土飞扬。大风过后,山上盖上一层土,天气也变暖了,从此黍谷可以生长。为了纪念邹衍,老百姓把此山叫做黍谷山,据旧县志记载,黍谷在白河之东,谷中有邹衍庙,山上有风洞。人称邹衍祭风台。今天邹衍庙已是一片废墟,庙前的参天古树依在。邹衍的天籁萧声也只有这颗银杏树能做千古知音。

史书记载:"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毂。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觳生,今名黍谷。"(刘向《别录·方士传》)。王充在《论衡·寒温篇》中也说:"燕有寒谷,不生五毂,邹衍吹律,寒谷可种。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

邹衍为什么能吹出那样的曲子?

古人对声音有非常精深的认识。声音是天地间万物之一种。所以声音也有阴阳和五行。古人以十二律吕定声音。所谓"截竹为管,阴阳各六"。声皆为律,音皆为吕。以律唱吕,以吕和律。声阳属天,音阴属地。吕律一阴一阳,共六阴六阳,就是周礼太师所掌的六律六同,用以和阴阳之声。更进一步将十二律吕配十二月和十二时。如此,与一年四季的五行也相和配。古人将声音与天文、气候、五行、四季乃至人文社会一一对应。其对声音的认识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像。

有了对声音的精深认识,所古人对音乐运用也是全方位的。《汉书·礼乐志》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风移俗,莫善于乐"。用音乐调剂人心,融合群体,古人常用。黄帝用鼓乐击败嗤尤大军,乐师用音乐调治黄帝的士兵;刘邦以四面楚歌胜项羽,用音乐于兵术也屡见不鲜。所以好的音乐不只是要旋律优美,更是要注意对声音阴阳五行之运用。

邹衍正是当时的阴阳五行家。"天论"与"五行学说"便是邹衍学说的主要内容。《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邹衍之所言......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史记·孟荀列传》说,"邹衍之术,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日:‘谈天衍'。"《文心雕龙·诸子》说:"邹子养政于天文。"并在阴阳五行基础上建立了"五德终始"说。《史记》记载邹衍著有"《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邹衍的著作全部遗失了。但据其它史书记载,他对阴阳五行的认识不同一般,更将五行以五德叙述。可见邹衍对道德品行十分重视。

《史记·封禅书》记载:"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又《盐铁论·论儒第十一》记载:"邹子之作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这些记载都告诉我们,邹衍掌握了阴阳五行变化之道,可惜没有人能继承下来。

相传,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刘歆记载此事说:"《方士传》言:邹子在燕,其游诸侯畏之,皆郊迎而拥慧。"《史记· 孟荀列传》记载更详:"(邹衍)如燕,昭王拥慧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这段记载告诉我们邹衍做了燕国的国师。他运用阴阳五行变化道治理国家。他周游燕国,因此有了黍谷山吹律的故事。

《淮南子》还记述说:"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这是说燕昭王死后,由惠王继位。因听信谗言,把邹衍逮捕下狱的一起冤案。可见邹衍遭遇冤案时,仰天而哭,其悲声令天为之诉冤而五月下霜。

邹衍能掌阴阳五德之道,运吕律声音五行之法,能行四时五谷之术,唱和天地。

邹衍仰天哭而天霜下不足为奇。邹衍吹律能使暖风至,黍谷生又何足为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