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与国内朋友通电话,打其家里几次都没有人接,后来打朋友的手机,终于接通。问为何家里近日没人,朋友答曰:孩子今年六月就要高考,目前正紧张地复习,为防电话干扰,干脆把电话线拔了。两口子每日在家大气不敢出,一心一意侍侯好孩子,只盼着孩子到时发挥正常,金榜题名,做父母的也就遂了心愿。
因此眼下正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谈到现今国内的应届高中生迎战高考的状况,朋友更是感慨万端,说他孩子同班的一位女生,其父母在远离省城的一个小县城工作,为让女儿能有把握考上某全国名牌大学,节衣缩食,三年前托人走关系,花了不少钱,才将女儿送进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中。为不负双亲厚望,该女生每日仅睡五、六个小时,废寝忘食地复习功课,有一夜竟连喝了5杯咖啡。
终有一天,该女生实在是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竟然在课堂上用刀片割手腕静脉欲轻生!幸被同学发现及时,挽回一命。其父母得知此消息,心急如焚,当即双双辞去公职,连夜赶赴省城,陪伴女儿左右,寸步不离,在女儿面前从此再也不提"非名牌大学不上"的宏伟目标。而班上其他同学的家长更是纷纷仿效,立马为孩子们撤销"军令状":要求考"北大清华"的,降至一般重点;要求考"名牌大学"的,降至一般大专院校,对孩子高考的期望值犹如股市暴跌,一落千丈。
再谈到为了孩子出国,朋友更是连声叹道:"还是你们好,让孩子躲过了国内高考这一劫,我要是有能耐,也要让孩子出国上学。做父母的为了孩子,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值得!"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静下心来自我剖析一下,当初我们移民出国,的确是以孩子的教育和前程为第一选择的,总希望自己的子女今后能生活在一个宽松、文明、经济科技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所以在新移民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都是为了孩子,我们才放弃了国内舒适的生活,宽敞的住房,稳定的白领职位(真正主流社会的),选择不远万里到加拿大来当劳工,住地库,找苦吃......"当然,坦白地讲,在这种选择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我们自身也想到国外寻求发展机会的动因。但为什么我们无论是在出国前还是出国后,总爱拿"为子女而选择移民"作借口呢?
这是否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人"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父母陪读"(带孩子移民加拿大,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陪读的方式。)所以当人们问及"为何要移民"时,"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便光冕堂皇地成为第一理由。其实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自己与其在国内既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中不
溜逑的混日子,不如到国外换种活法,也许还能闯出一条路来也未尝可知。虽眼下时运不济,在加国难捧专业饭碗,改做labour, 也不妨"阿Q"一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二,"以孩子的名义移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子"。万一有朝一日在国外混发达了,再回国发展,则兼济天下,彼时江东父老当刮目相看;如不幸一直疏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与草根为伍,虽沦为底层,亦可"独善其子",将后半生的全部希望都押在孩子身上--毕竟我们还有梦。这样说来,进则可取,退则可守,也不失为一种自我调适的良好心态。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在谈到"为什么我们要移民"这个话题来,总是有那么多的困惑、感叹和失落。其实当我们移民时,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尚未成年,在出国与否的命运面前,孩子们是毫无选择的,是我们把他们从自幼生长的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硬拽出来,强行而又专横地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人生目标......然后在美其名曰"为了你的前途"的名义下,将其"植入"北美"异质"文化的土壤中,让他们在完全陌生的西方文化环境中成长,并期望他们被培育成西方教育模式下的人才,以便在今后职场就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听起来都很在理,"为儿女谋",乃天下中国父母人之常情,是不难理解的。问题是做儿女的是否领父母的情呢?是否体察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呢?是否认为父母为他们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呢?据笔者的观察,身边的移民朋友,大部分属技术移民,又大部分在加拿大从事非专业工作,为生计只得屈尊去打一份labour工养家糊口而已,其生存状况与在国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生活在如此清贫的尴尬境况中,情绪难免有时处于低迷消沉的状态,再遇有事时孩子稍有不从,常责怪、埋怨:"......都是为了你,我们才......"。
笔者曾有一位移民朋友,当他用这种口气训斥他十三岁的儿子时,没想到儿子竟反驳道:"别尽拿我出气,当初又不是我要出国,是你们......"说罢声泪俱下,伤心不已。生活在这种无形的精神压力下,朋友的儿子不久就被发现患上了忧郁症。面对这样的结局,做父母的就别提有多伤心了。再举一例:另一位朋友的女儿面临择中学,其父母在此事上可谓煞费苦心:上温哥华西区的名校(中学)呢,听说学校中有钱人的孩子太多,攀比不起,怕孩子受影响;换到一般社区的中学呢,又嫌中国人太多,亚裔太多,国外读书的感觉将被大打折扣。想来想去,最后干脆举家迁往远离黑头发黄皮肤的社区--较偏远的DELTA,尽管为此他们每天上班都要起早贪黑的赶BUS,转SKYTRAIN,但为了让女儿进入西人子女较多的学校(多少有点进入主流社会的味道吧)读书,这点辛苦算什么。安顿好女儿上中学的事后,父母又每月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为女儿张罗学钢琴、补习中文......但搬家上了一个学期后,平时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儿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关在自己的屋里,不愿和父母交流。终于有一天女儿对母亲说出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妈,我觉得活在世上真没意思...... "
这又回到了本文开头的话题,既然我们要坚持说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移民,那么就应该让孩子无忧无虑、快快活活地生活着,让他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把在国内和他们同龄的孩子正遭受着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变相地又从中国搬到加拿大,让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承受太多的重压,这样做对孩子们太不公平了。我们应该做的是,不管你以前在国内有多么令人羡慕的身份和收入,多么有尊严与地位,如今你来到了加拿大,不管你是在餐馆洗碗还是在车间当工人,当有人问你"为什么要移民"时,即使你懊悔也好,百感交集也罢,都应该以直面现实的态度,坦然而又潇洒地说:"以孩子的名义换种活法!"至于这种"活法"个中的滋味,其所包含的内涵和价值,以及"活"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什么样的?那又是另外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