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就业力:该教吗?如何学?(之一)(图)

作者:刘孟奇(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副教授) 发表:2008-04-30 16: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许多年轻人非常关心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如何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Getty Images

有一些实习制度做得相当不错的学校,最重要的效益之一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大幅提升"。图为一家义大利的烹饪学校,学生正认真学习如何成为厨师。Getty Images

前上公视一个谈话节目,节目当中主持人拿出一个看板,资料来源是某个媒体对于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个看板分成两栏,在右边那一栏,学生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是"提升大学教育品质",在左边这一栏,学生最关心的青年议题则是"就业与失业问题"。

没有看到这个调查的详细内容,也不知道它的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所以对于它的准确程度姑且不论。无论如何,就我个人与年轻人的接触经验来说,这个调查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说,有许多年轻人非常关心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如何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在毕业以后,能够面对现实职场的竞争与挑战。
我自己在一些演讲或对话的场合,也会提出上面的观点。不过,在我的经验当中,这样的观点经常会面对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是,在教育中强调就业力,会不会使教育成为"以就业为导向",因而窄化教育内容、扭曲教育本质?第二个疑问是,"强化就业力"的理念很好,但是课堂毕竟不是职场。在学校教育当中,真的有办法教就业力吗?学生又要如何学?
接下来,我想试着来回答这两个疑问。

思与事实──强调就业力会扭曲教育吗?

我认为不少人会担心"强调就业力会扭曲教育",其实是基于以下三种迷思。

迷思一:强调就业力会使得学生过于功利取向,丧失求知热情。

事实是:许多年轻人会失去学习及上课的动力,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以及"学这个要如何用"?相反的,在我的调查经验中,从没有见过一个"对于自己的职涯发展有清楚方向及规划"的年轻人,会因而丧失求知热情。如果一个学生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亦即知道现在所学与自己未来的理想生涯发展有何相关,同时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也就是知道课堂所学与现实世界如何产生关连,这样的学生通常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态度与求知意愿。

举例来说,目前国内有一些实习制度做得相当不错的学校,他们就发现,实习制度最重要的效益之一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大幅提升"。同样的,授课的老师也会学到一件事:面对有过实习经验再回来上课的学生,要特别用心备课,因为这些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听讲、缺乏反应,而是会主动发问,并且希望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能帮助自己解答在实务经验中产生的疑惑。在这种情境中,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提升,连老师的教学也会"被迫"进步。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主动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就业能力之一。在知识经济中,恐怕也并没有"失去求知热情,但拥有就业能力"这种事情。

迷思二:强调就业力会窄化教育,学校教育应该更为全面,而不应只是教导"一技之长"。

事实是:培养核心就业力,本来就是要避免学生只会一技之长。简单地说,在知识经济与全球竞争的潮流中,现在年轻人要面对的就业环境是:产业结构快速变迁,工作内容日新月异,转业转职也司空见惯。要在这种就业环境中生存发展,年轻人不只需要专业技术,更需要一组可以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都能让其胜任工作的"可转换、可携带的"核心就业能力,例如:表达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习新知的能力、稳定抗压的能力等等。

如果一个年轻人只具备专业技术,但缺乏核心就业能力,恐怕就很难把工作做好。举例而言,一个工程师的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这就要求他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制造业越来越重视客制化与服务行销的时代,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也会变得相当重要。而不管是要在团队中发挥所长,或是要让客户感到满意,都需要表达沟通及稳定抗压的能力。这些能力显然都是学校教育应当培养的基本与全面的能力。

迷思三:在教育中强调就业发展,会让年轻人轻忽了更基本的生命价值,有违"全人教育"的理想。

事实是:成功的生涯教育,第一步就是要让年轻人先了解自己的基本生命价值何在。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发现要找到一个工作不难,但是却很快就感到彷徨焦虑,通常不是因为薪资太低,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也就是说,他们或者未曾认真厘清过自己的基本生命价值,或者不知如何将自己所重视的生命价值,透过现实的就业发展路径予以实现。相反的,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在工作中体现自己所重视的生命价值,通常也就会有成功的生涯发展。

现实一点来说,年轻人离开学校后,大部份终究要进入就业市场。他们不只在就业中达成经济独立、负起公民责任(纳税),更要从中找出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能力,而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如果一个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却发现自己达不到上面这些目标,我们实在很难想像,这样的"全人"可以说是没有严重缺憾的。(待续)




轉自《看》雜誌第幾010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雜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