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大旱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挑战

发表:2008-04-15 22: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世界粮食紧张,而中国今年春天北方大旱,可能导致粮食减产。中国粮食局长承认,稳定中国粮食市场和价格的难度加大。

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日前公布,全国遭到旱灾影响土地达到2.59亿亩。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遭受5年来最大旱情。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粮区。另外中国经济周刊报导,广东今年缺粮2400万吨。

国际粮食市场上,近来供求关系紧张,粮食减少,一些地方米商囤积居奇,导致出现抢购风潮,香港也出现抢购大米现象,导致米价大涨。

*世界粮价飙升*

香港经济报纸信报星期二发表社评指出,这种世界范围的粮食价格飙升有众多原因,其中包括新城市居民大量增加导致消费增加,还有自然灾害影响,以至于粮食储备已经下降到30年来最低水平。

中国粮食局长聂振邦在星期一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上撰文说,近期看,中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长远看,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愈来愈小......,保持粮食供需长期基本平衡的任务非常艰巨"。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民生问题有深入研究。他在接受中文部采访时说,中国的农业问题,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粮价偏低,谷贱伤农。他说:"目前农民的粮食价格仍然非常低。低廉价格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比如,以前生产一亩粮食能挣三四百元。现在能挣100元就不错了。"

*中国政府年年首发农业问题文件*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外汇储备一跃名列世界前茅,但基本上来说还是农业国家,13亿人口中农村农业人口还是占大多数。中国中央政府每年发出的第一个重要文件都是关于农业问题。

研究中国问题学的胡星斗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粮食价格没有上涨。胡星斗说,近几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抛荒、撂荒"问题严重,就是因为生产粮食亏本。

胡星斗说,中国的农业问题,还在于农机、农药、化肥、水、电这些农业生产原材料价格一直上升,虽然中央政府减免农业税使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北京另外一位观察人士高瑜说,中共11届3中全会以来,几乎所有"三中全会"都是重要会议,估计今后中共召开17届三中全会,很可能再度把农业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北方的旱如果造成大面积减产,那肯定问题很大。今年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大,你再粮食减产,国外的粮食再涨价,国内粮食再减产,这个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得了。"

*奥运年问题多*

高瑜说,今年是奥运年,又有各种各样的政治问题,包括股市、房价、贷款这样的经济问题,如果再加上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各种事情都搅在一起,将非常棘手。不过,高瑜说,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香港文汇报报导,据世界银行分析,全球粮价不断攀升,已经导致33个国家有可能社会不稳定。不过,到世行担任重要官员的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这次全球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应该不大。因为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中国官员常说,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