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有妇女节和总统大选,值此之际,台湾民间团体披露了一位女性的故事,希望祝福这位刚好要在3月22日(大选投票日)过一百岁生日的女士,也希望她的故事,能提醒社会"超脱蓝绿,放下恩怨,往前走"。
年轻时的王培吾
她的百岁人生,缩影了时代变迁、两岸变幻。这位女士,是王培五。早年在她的家乡,山东省的济宁县,她的名字是王沛兰。
她是在嫁给丈夫,曾是她老师的张敏之之后,改名"培吾",以示自我培育。又在丈夫丧命于台湾"白色恐怖"肃杀之后,为躲避特务,而改名"培五"。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退来台时,张敏之是山东烟台联中校长,带着约8000名中学生,流离到台湾的外岛澎湖。
走过抗战、走过国共内战的张敏之,却没能走出这次的死难。因为澎湖的驻军强迫征兵,师生们不从,爆发冲突,张敏之等多人被诬陷为"匪谍",移送到台北后,遭到处死。
王培五取回丈夫的遗物,只有一个手提包,包内只有烟台联中的学生名册。"原来敏之一直到死,都希望有一天向学生的家长们有所交待,他的心意我全明白。"王培五曾回忆说。
她延续了丈夫从事的教育工作。顶着"匪谍"遗孀的冤屈与难堪,凭借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高材生的能力,辗转在台湾多个地方的中学教书,艰难的养大六个孩子。
她教养儿女成才,曾经在台南县当选"模范母亲"。她作育英才无数,退休的时候,是台湾最顶尖的高中,台北建国中学的教师。
尤其难得的是,她不以怨恨看待世间,不以仇恨教导子女,以信仰支撑度过艰困,选择"宽容"来对待一切。
"爱你的仇敌,替他祷告"
王培吾幼子张彤
当年诬陷丈夫的人士之一,其女儿曾和她的大女儿同班同学。王培五告诉女儿,"爱你的仇敌,替他祷告"。结果这两个女孩竟成了好友,王培五庆幸,"上一代的恩怨未曾波及下一代"。
两岸恢复往来后,她曾四度回大陆探亲,得知手足俱亡,欷縖不已,重修了父母的坟墓,对族里经济较窘困的给予大力协助。"因为,自己也曾尝过求助无门的困苦。"
她与儿女已迁居美国多年,行有余力,把丈夫和自己各自兄长的子女,接到美国,协助事业。对于彼岸,她也在济宁老家及夫家牟平县,捐助奖学金盖图书馆,帮助贫苦失学乡亲。依然是教育,她始终惦念与着力。
这是一位百岁女子的两岸故事,从迢遥的岁月中走来,从烽烟和残酷中走来,也从坚忍和宽容中走出。在这草木新生的三月天读来,在这大选之前,族群议题(外省本省,谁迫害谁,种种争议)彷佛"烽火连三月"的时节读来,份外有所触动。
多个妇女团体宣布为她祝福的场合里,励馨基金会的执行长、长期从事社会运动与妇女救助的纪惠容就说,今年正好是国际妇女节一百周年,将满百岁的王培五女士,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值得佩服的,丰富的妇女面貌,"我们要向她学习,尤其是政客,更要向她学习"。
与美国的电话联机里,王培五苍劲的声音,说的也是祝福的话,"我非常的高兴"、"祝福你们妇女节快活!"
她最小的儿子张彤,在父亲遭难时才三岁大,现在已是年过花甲了,特别从美国回台,分享母亲的故事与心情。他说,妈妈从不对他们说仇恨。
只是,张彤思及那动辄以杀人来做为控制人民的手段,以诬陷来整肃斗争的年代,依然直言"可怕"。
张敏之校长等人所涉及的"澎湖案",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第一大案,牵连上百人,冤死于澎湖海域的山东子弟人数,仍不可考。
张彤希望,能在澎湖立碑,记录下这段悲剧,也提醒人们,记取历史,不要再有悲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