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二年级时,老师接受了EQ的训练,回来以后就用在课堂上。
每天早上,小朋友进了教室,老师就要小朋友围成一圈,然后在一至十之间选一个数字,来形容自己今天早上的情绪,数字愈大就表示愈快乐,而且要讲出原因。
有个小孩说,他今天早上的心情只有三,因为哥哥和他吵架了。有个小孩说,他的是五,因为他的祖母生病了。等到所有小朋友说完,老师就说:"我们都听到了,有人快乐,有人不快乐,做为你们的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唱首歌,或是抱抱你,让你心情好一点。但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最终可以让你快乐起来的人,只有你自己。你要快乐或是难过,决定于你自己的心境,决定权在你。"
因为我知道,老师在学校已经种下这样的种子,所以在家应用,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可以在睡前或是晚饭后,和孩子做这种"游戏",让他们举例说说一天来的感受。想要孩子做,自己一定要示范,例如"妈妈今天的心情是八,因为碰到一个老朋友,所以很开心。"孩子太小一下子讲不出来时,可以慢慢练习。
<面对恶言恶语>管理情绪 操之在我
著名的犹太精神医师弗郎克(Victor Frankl)曾经和家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亲人一个个被抓去做各种化学实验,也都没有回来。他每天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被带出去。有一天,他也被带走了,一个人关在斗室中,全身被剥光,他绕着房间一遍一遍地走,恐惧到极点。
就在他最恐惧的时候,他突然领悟到一件事情:"为什么我要这么恐惧,不管他们要对我做什么,但决定要不要快乐是我的权利,是别人永远拿不走的。"
大战结束之后,幸存的他到了美国在一所大学教书,提出了"操之在我"(proactive)的概念,鼓励大家跳脱一般所谓的"刺激─反应"的模式。要大家了解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怪罪别人,觉得"我不快乐,都是你惹我的!"我们忘了,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尤其是孩子,要把情绪的责任归还给他。要让孩子明白,当别人嘲笑或说了难听的话时,要不要对那些"恶言恶语"起情绪反应,自己是可以作主的;要不要被那些话语伤害,也是自己的选择。美国前第一夫人伊莲娜.罗斯福曾说:"除非经由你的同意,没有人可以伤害得了你。"也是同样的道理。到了青少年时期,这点尤其重要。
<面对该做的事>学习态度 操之在我
"操之在我"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情绪管理上,也可以把这样的态度,应用在学习和做事上。
儿子五岁时有一次不想练琴,坐在钢琴前哭。我问他说,"你想要学琴吗?"他点点头。"学琴就一定要练琴。看你这样哭,妈妈很心疼,你有两个选择:一是你高高兴兴地练,一是哭哭啼啼地练。这我没办法帮你,是你自己的选择。"哭了两天,我重复这些话,也许哭也挺累人的,也许终于想通了,他又开心的练琴了。
随着孩子长大,有些孩子在面对责任,如做功课、做家事或练琴时,常常会很情绪化,怨天尤人,怪东怪西,我们一定要把正确的观念深植于他的心中,告诉他:"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有些该做的事是不能逃避的。自己可以改变和掌握的是自己面对那件事的心情。"绝对不要把孩子的事和情绪变成父母的责任。
<身教重于言教>你怎么表现 孩子就怎么学
父母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反应,都是在做示范,孩子也在吸收学习。如果你看到孩子犯错就破口大骂,看到别人做不对的事情,如开车时超你的车,也要骂两句等,如此孩子在外面遇到事情时,你很难期望他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或别人的错误。
如果以"操之在我"的概念来解释,孩子做了不当行为或有负面情绪时,父母要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或气急败坏的责罚孩子,不也是父母可以做的选择吗?事情发生时,我们的应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种身教远比言教来得更有效。
当然,父母也是人,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不必太懊恼。我自己有时也会因为孩子的错误而生气,但事后我为自己的不良示范向他们道歉。我说:"妈妈刚才发了一顿脾气,虽然是你做的事情不对,但我用的方法也不好。我跟你道歉,对不起!"
也许爸妈们会担心向孩子道歉会误导孩子,以为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在我个人经验里,得到的反应通常是孩子会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也有不对,我会想办法改的。"所以要不要道歉,你有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