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在香港名校圣保罗中学读中二,不久前与整个年级二百多名同学搭乘两架飞机,一起到北京来上课,住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待所的好几层。
香港推行用普通话授课
北京已是初冬,气温降到零度,一个星期里他们每天不是在清华校园内听课,就是到圆明园、故宫等处参观游览,晚上还看电影、看节目,有时要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到清华。
也许,对这些孩子中的多数来说,这一个星期是他们出生以来最密集听讲普通话的日子。也就在不久前,圣保罗中学宣布从2008学年开始,在初中(中一至中三)全面推行普通话教中文。校长黄丽娟说,用普通话授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中一的中文课三分之一用普通话,中二增加到三分之二,到中三就全部用普通话授课了。
她还说,他们从三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一是在圣保罗的附属小学聘请普通话教学助理,休息时用普通话同低年级学生交谈,为他们到中学上普通话教学的课程打好基础;二是所有教中文的老师都要通过语文基准试,必须符合用普通话授课的基本要求。所以,他们并不担心会出现师资不足的困难。
那么,圣保罗中学可以这么做,香港的其他学校为什么不可以呢?这个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可以说是将了某些抗拒普通话授课人士一军。因为香港政府日前终于决定推广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课程,拨款二亿港元,四年之内每年资助四十所中小学试行,计划明年三月开始接受学校的申请,但却招来一些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连声狠批"。
如今在香港学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
粤式中文
当今香港年轻一代竞争力日渐低下,一个主要原因是中文水准远远落后于大陆与台湾的同龄人,不能适应中国大陆高速起飞、香港经济与大陆加快融合的新局面。而其根子,在于香港教育首重英文,却培养不出多少高水准的英文人才;多数学校推行"母语教学",又只用广东话来教课,学生学到的是粤式中文语法和词汇,"呢走先"(你先走)即是经典例句。
打开香港几家主要报章,也全是这种文字,其他地方来的中国人几乎完全不明所以。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如果香港年轻人只会使用粤式中文,也就无法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顺利沟通交流。唯一出路是改用普通话教中文,就像五六十年代许多香港学校那样,但就是反对意见多多,困难极大。
例如,有位中学生担心用普通话教授中文课,自己的广东话会越来越不标准,"唔通广东话发音唔紧要咩"?还有一位教了二十年书的女士更认为,用普通话教中文会"进一步"使学生失去学习中文的兴趣,因为"学生领略唔到句子gai(口旁加个既字,电脑字库中找不到)美,点会提高到中文水平。" 明白他们讲的是什么吗?那位学生问的是"难道广东话发音就不重要吗?"老师说的是"学生领会不到句子的美,怎么会提高中文水平。"我的看法是,上海的中小学不用上海话教课,也不用上海话写东西,我还是照样会讲上海话,因为那是我的第一语言,也是我在学校、工作场所和家中讲得最多的语言。我就不相信用普通话教了中文,香港孩子就会讲不好广东话,看看广州孩子就知道了。
对于那位有二十年教龄老师的高见,我只能请她自己看看上面的那两句粤式中文,学生能从中领略到多少"美",是不是要把学生的中文提高到这样的水平,叫其他地方的中国人看了一头雾水?而且说到底,把粤式中文当作中文的正宗,也只有香港会有如此高见,就像有人会把香港视作全球华人的首都那样。
推广普通话
实际上,反对用普通话教学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有人担心香港政府会因此从中国大陆引进中文教师,来抢香港教师的饭碗。确实,如果今天香港全面推行普通话教中文,一定没有那许多合格的老师。原因就在于过去香港社会长期排斥普通话,教育界更成为一个封闭式的利益集团,不思改变。只会粤语的教师抗拒普通话授课,结果是牺牲了一级又一级的学子,今天再不打破旧局,香港的新一代更加难有出路。究竟是保住那些教师的"铁饭碗"重要,还是维护整个香港的社会利益(特别是年轻一代前途)重要,答案显而易见。
某位香港名女人在她的专栏中预言普通话教学"行不通",理由是"香港老师都不会说普通话,怎么用普通话教学"?如果都改用大陆来的老师,香港老师就会失业,就会患上忧郁症,甚至会自杀;大陆老师完全听不懂广东话,也会因孤独而自杀。都会自杀,多可怕!但香港老师就那么笨,学不会普通话吗?未必,我就遇到不少普通话相当不错的香港老师。大陆老师就一定不懂广东话吗?也未必。不懂就学俊,再说还有广东省的老师呢,他们也不懂广东话吗?
学普通话到底难不难,就像我们这些"外江佬"、"北佬"移居香港后学广东话一样,关键在要不要学,想不想学。上个月我在北京参加了国际大学生辩论会的活动,美国耶鲁大学、埃及开罗大学等都派出代表队参赛,全部都用普通话辩论,很是精彩。最特别的是,这些口操流利普通话的学生并非那里的华人或中国留学生,而是十足的"洋人"。他们学习中文的时间不过三到四年,就能够用中文"吵架",有的还会绕口令、背诵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那么,究竟是他们学普通话难,还是生为中国人的香港学生(还有老师)更加困难,答案应该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