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里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之说。
止车门与下马碑
齐如山先生《北平怀旧》中,有一章节提到清朝官员上朝的情形。说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余各官员都由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到帝王大门口,乘轿者下轿,骑马者下马,这是规矩,不可冒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也有记载:"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止车门,皇宫的外门。百官上朝,至此停车,步行进宫。《晋书·石勒载记》:"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胡尤峻。有醉胡乘马突入止车门,勒大怒,谓宫门小执法冯翥曰:‘夫人君为令,尚望威行天下,况宫阙之间乎!向驰马入门为是何人,而不弹白邪?'翥惶惧忘讳,对曰:‘向有醉胡乘马弛入,甚呵御之,而不可与语。'勒笑曰:‘胡人正自难与言。'"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这样犯门禁恕而不罪的例子很少。自立为帝的石勒,当时不过是为了提高羯人的社会地位而已。
至于下马碑,在现今的北京故宫东华门外还可见到。《明会典》说,"官员人等至皇城四门下马牌边横过俱下马"。下马牌即下马碑。
皇城里的下马碑一般不止一处。"东华门,门下有下马牌石,紫禁城之东门也";"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石,紫禁城之西门也";"门外有下马牌石,即紫禁城北门也",即神武门。下马牌石各一,可把皇宫的各个入口都把住。根据这些下马碑,可标示出皇城的大致范围。
但也有人可享受下马碑处不下马的礼遇。譬如官员中的年高者,经过特赏可骑马或坐椅轿,叫"赏朝马"。"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云:‘庆历初,吕许公在相位,以疾甚求罢,仁宗疑其辞疾,欲亲视之,乃使乘马至殿门,座椅子英王殿陛。'"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则记载,大臣年六十五岁以上,可骑马入紫禁城者,先列名俱奏。准骑者由东华门入至箭亭下马,由西华门入至内务府总管衙门前下马。清王世祯《分甘余话侧记:"大内南书房在干清门内西廊下,内直翰林官居之,其出入皆奉旨由某门侍卫某人导引伴送。壬戌后,特旨内直官许于禁中乘马至所出入之门"。
摸黑进宫 借光上朝
不仅有止车门与下马碑之规矩,古代官员上朝时还不准点灯。据相关史料了解到,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
每天上朝,住在宫外的官员一般都会早到,明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云:"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所述的便是常参官提前到达的情景。提前到达的官员,一是为了等候传唤,二是借光。
"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的官员,不能骑马不能坐轿子,他们究竟是如何达到上朝的地点的?除了摸黑进宫,就是借光上朝。据《清朝野史大观》介绍,凡京官上朝,大抵都从东华门进宫。第一个进宫的是一乘骡车,载活猪两口,专供坤宁宫祭神用。然后才依次是奏事处官员、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各省督、抚选本省之武进士或候补、候选守备等,于咨行兵部后充补,驻在京师,负责京、省往来文书递送的官员),因他们提前送到的各式公文和报告,可能会成为皇帝在朝会上提出讨论的议程,因而会被特许给灯。
那些没被允许点灯的官员于是各自赶早,如我们现今等早班车上班一样,等着光火过来,好借光上朝。"再随其后者,则趋朝各官--盖皆借奏事处灯光以行"。因为"定制,入朝者惟奏事处有灯、讲官有灯、南书房有灯",所以"陛见、引见各官员,皆静候于东华门外,见有一灯来,则蜂拥随之"。因为无灯照明,还发生过有人在雨夜趋朝时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意外。估计谁也不想成为这样的短命鬼。
参加朝会需登记
黑漆漆的一片,就不怕有刺客趁机混在进宫参加朝会的官员中间行刺吗?据《汉书·元帝纪》颜注:汉制,凡可进出宫门的人,其姓名、年貌、身分都会登记在用"二尺竹牒"制成的记名牌上,通称"门籍"。门籍"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如果违反此标题,则要按"无籍入宫殿门"的律令,从严治罪。后来,纸张普及,竹制的门籍成簿册,"凡京官俱书名簿上,置长安门,谓之门籍。有病注‘病'字在名下,不朝参,谓之注门籍"(《见闻纪训》)。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