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环境媒体交流系列(二)媒体在发展与环保下省思

发表:2007-10-05 04: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九月初,六位来台交流的大陆环境记者以十天时间,走访完台湾西部地区的九个民间环保团体与环境现场,第一手观察台湾在高度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也体会民间环保组织及媒体所发出的监督力量,激荡过后,彼此将继续坚守各自在环境议题中的岗位,成为两岸环保合作上的先行者。『中国现在用了30年的时间,解决了我们13亿、14亿人口吃饭问题,我们倒底需要多少时间年时间解决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我觉得那个问题比我们吃饭问题更严重,更需要努力。』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中外对话网站执行总监王冬莹点出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焦虑。

近年中国的经济表现亮眼,连续16年出现2位数增长,但仔细看,很多是用环境惨痛的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案例,像太湖无锡水域2007年出现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近两百平方公里的绿潮盖湖,臭气熏天,150万居民的家里自来水管流出又黄又臭的的脏水,不能饮用!

面对环境的恶劣,中国百姓不再沉默,今年6月,厦门民众以反污染为诉求,发动一场大规模示威,抗议台资企业兴建PX化工厂,迫使中国地方政府暂缓这项超过人民币108亿元的投资案,这上万人的怒吼,凸显出中国蛰伏已久的环境意识蓄势待发。

◎环境灾难金钱不能收买民怨

台湾高科技产业重镇新竹科学园区,在廿年前也曾经历了数场环保抗争,逼迫李长荣化工关厂是重要的一役,该化工厂当时造成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工厂的臭气飘到邻近的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甚至逼得教授必须戴防毒面具授课。新竹市公害防治协会创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黄提源说:『它发出的那个气有点死鱼的鱼腥味,根本就会吐,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教授戴防毒面具上课,走路都戴防毒面具,所以真的很严重。』

1987到1989年间,新竹水源社区居民在忍无可忍下,发动围厂,在连续450天强大民怨下,李长荣化工厂终于停工,人民赢得最后胜利,被视为台湾第一次且具指标性的围厂抗争事件,回顾当年,新竹市公害防治协会理事长锺淑姬以「惨烈」两个字形容,因为当年刚解严、民众意识尚未完全抬头,长达一年多的围厂,除了烈暑、豪雨,还得面对最恶劣的金权攻势与国家压力,但可贵的是,当时居民团结一致只要迁厂,不要任何补偿费替代,锺淑姬说:『可是因为有这样惨烈的抗争,我们得到了环境,居民没有得到任何金钱赔偿,居民也不要那些钱,可以他们得到了环境,所以我一个深深的体会不要钱是最贵的。』

相较于中国大陆90年代环境抗争,污染厂房以赔偿金或提供工作机会打发群众,锺淑姬认为,在环保抗争中,格局会影响结局,如果只想要赔偿,居民很容易被工厂收买。

除了居民的团结,黄提源教授表示,当时台湾媒体在抗争过程中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说:『当时的自立晚报媒体朋友真的帮忙非常大,因为媒体出来之后,大家都知道(抗争事件),然后就会引起公愤,所以环保真的是要靠媒体,把整个消息扩张出去。』

现今,中国许多城市已有显著的发展,特别当地方政府力捧高科技产业这只金鸡母时,媒体扮演揭发隐藏在高科技厂里危机的角色,提供民众知的权益格外重要。

◎自豪世界工厂背后付出环境

高科技产业带来发展的好常令人忘却伴随它的污染,锺淑姬举出,新竹科学园区附近溪流曾发生死鱼密布、居民罹患癌症,但在资讯不对称下,民众并不知祸首竟是高科技厂的污水放流,锺淑姬说:『废水放流口有个修女院,修女说她们常听到水流很大,什么颜色都有,味道很臭,这修女院十几个修女3、4个得癌症,可是修女很善良说,因为我们老了,所以得癌症。』

出生于云南的王冬莹则道出身为媒体人,在撰写中国经济与环境问题上的心情转折,王冬莹说:『不做研究不知道,我看那个数字真是很难受,台湾或者中国大陆以前都是世界工厂,以前我们写稿子时都特别自豪,但现在已经不能为它自豪了,为什么?』

两岸的「经济奇迹」与「改革开放」,让人民有机会累积大量财富,但帐面的金钱累积,真让人「富足」吗?

香港文汇报上海办事处主任章子峰举出中国千岛湖开发带动地方繁荣发展的实例,他说:『我们那边有一个叫千岛湖的水库,因为它盖了水库后,变成一个千岛湖,变成了一个很多人去旅游,当地百姓也富裕了,它开发利用非常好。』

在台湾关心生态保育工作的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理事长文鲁彬则认为,现在大家都问「你要经济、还是要环境?」「你要生态还是要社会的福利、方便?」他觉得这个问错了,这不是一个经济或是生态的问题,因为你没有生态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什么经济可谈,文鲁彬说:『我觉得你要退一步看,100年、200年几千年做一个比较,(开发)是真的这么好吗?还是只是满足我们现在人类比较短暂的,我们就可以满足就好了?』

◎归途两岸环境合作开端

经过来台十天的交流激荡,这些大陆环境媒体人究竟体会到了什么?中外对话网站执行总监王冬莹谈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她说:『刚才去了你们厕所,看到抽水马桶还有大、小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设计,让我非常感触,这就是环保产品,台湾环保产品比大陆好!我们一直在讨论,对环境好像很悲观,其实我们想一想西方工业革命两百年他们在一个多世纪以后在1956年才有清洁空气法,台湾六十年发展以后现在开始治理环境,大陆现在30年,我们比他们快得多,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会做得好。』

南方农村报记者江华认为台湾现在从事环保运动是科学与民主很好的结合,台湾民众的诉求一方面有民主的环境,一方面有科学的素养,才有办法开花结果,变成一股公民的力量与官方谈判协调,江华规划在报纸开设专栏,将台湾环境行所见所闻与大陆读者分享。

这次交流的主办单位,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秘书长陈瑞宾说,这十天参访的重点不是在突显中国环境恶劣,而是希望彼此交流环境经验,让发展的中国大陆少走冤枉路,他说::『我必须坦白讲台湾30年前没有比人家好到哪去,我们都知道像二仁溪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这些过程里给大陆媒体参考,甚至有没有可能透过这样交流可以协助少走冤枉路。』

环境保护是普世价值,没有国界,两岸环境媒体与社团抛开政治局限,进行首度环保交流,虽然只有短短十天,但两岸环境的种子已埋藏在大家心中,并将化为敏锐的眼光与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各自岗位,持续为环境议题发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央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