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方某血汗工厂一天的见闻

发表:2007-09-01 22: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是做工程建设的,最近接了个纺织厂食堂扩建的小活,准备查看一下现场。这个纺织厂新址位于南方某大城市的郊区,离市区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由于市内的原厂区被作价20个亿整体出售给了开发商,所以厂区也随之逐步迁往郊外。

一路上的风景不错,只见绿油油的稻田和清澈的池塘点缀在道路两旁,叫人神清气爽。然而随着新厂的临近,四周的环境似乎也随之昏暗了起来,庄稼和人烟也渐渐少了很多。来到新厂区门口我才明白,原来正南边坐落着本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进入新厂区,老远就可以听闻机器有节奏的轰鸣。工地负责人老李热情的迎了出来,寒暄几句后,老李把我带上了食堂工地。我们的任务是在原来单层食堂的结构柱的顶部种上新的钢筋,以使食堂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层。因为使用的是进口材料,每种一根新柱子的钢筋造价差不多有500元。在一旁的包工头小赵听到报价不禁急了:“我们每层绑扎好一根柱子的钢筋才拿百十块钱,他们是我们的一倍还多……”

老李白了他一眼:“人家干的可是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哪儿能跟你们体力活比?”小赵憨笑着挠了挠头。

查看完工地已临近中午,老李请我到工地楼下的工厂食堂吃饭,面带歉意的说:“这附近也没啥饭店,目前厂里就这么一个食堂,在这儿凑合一顿吧。”进了食堂我发现就餐的工人并不多,问老李为啥还要扩建。老李笑着说,工厂24小时不停运转,工人们都是三班倒,午饭时间是9:00~12:00,晚饭 1500~18:00,所以就餐的人不是很集中,不过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人进入新厂,这样一来这单层食堂就不够用了。

老李先吃过了,花10元钱给我打了3个菜,我只尝了几口就不想再吃了,天啊,估计连牢里的饭都不如。老李苦笑道:“厂里的工人每天吃的都是这样,而且她们差不多每次只打一个菜。我一个月前刚到工地时也和你一样,每顿饭都得丢掉一大半,可就这条件,有啥法子呢?这里平常还好,可一刮南风就够呛。空气不好,饮食也差,所以我现在每天晚上都坐班车回城里吃住,第二天早上再过来。”

我又请他谈了谈工厂的概况,原来厂里有6000工人,其中女工占了 80%。这里的地价非常便宜,因此很多企业都来此设厂,空地都已规划完,以致于在附近都找不到闲置的地皮了。市里准备把这儿建设成一个纺织城,以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同时这里的房价也特便宜,才1500/平,还不及市内的三分之一,是穷人的天堂。是啊,有钱的哪会来这儿置业呢,我感叹道。

草草吃完,我提出到车间看看,老李欣然同意。

进入车间,才短短的几秒钟的时间,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压迫着每一根神经,震耳欲聋的轰鸣使耳朵鼓胀鼓胀的,头昏欲裂。空气中弥漫着纱尘,地上满是绒球。尤其令我惊讶的是,女工们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有的在清理纱尘,有的还在大声交流着什么;没有人戴口罩,更不可能有人戴耳塞,大家对这样的工作环境都习以为常。伴随着耳鸣,我逃出了车间。我的身体一向很好,但我敢打赌,再在里面呆上5分钟我就会崩溃,不可避免的崩溃。老李介绍道:“这些机器都是进口小日本的,以后还要招更多的工人,添置上亿元的机器设备。纺织工人们每人每天平均得织出2000米的布,否则完不成任务……”

这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青山绿地,更没有娱乐设施。满天的尘埃,无规律的作息时间,可怕的工作环境,正在一点一点的侵蚀着工人的健康,当然,好象并没有谁关心这个。

我的奶奶很年轻时就当上了受资本家剥削的纺织女工,我和父亲都有耳疾,现在我好象知道了其中原因。我们身上的衣服,是源自这样生产出来的布,还是源自工人的血和汗?

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么?我疑惑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