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8-11 23:48:58作者:于浩轩
美国教授揭露排华历史
加州小镇没有华人 历史故事有待挖掘
从1849年到1906年,美国中西部250多个城镇发生排华事件。上万华人被强制赶出家园。但是,这段历史却几乎没人知道,直到一名美国女教授把它公之于众。
今年5月底,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珍妮·普菲尔泽出版了《驱逐——被遗忘的排华战争》一书,将一段被人遗忘和忽视的历史公诸于世。
加州小镇上没有中国人
普菲尔泽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为了写这本书,她准备了七八年时间。
而她开始研究美国排华史,是源于3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
上世纪70年代,普菲尔泽在加州州立大学汉波特分校教课时,惊奇地发现课堂上居然没有中国孩子。“这可不像是在加州。”一个妇女告诉她:华人是不会送他们的子女来这里的,因为上百年前,他们就被驱赶出了汉波特县。
这激起了普菲尔泽的疑问。她从汉波特县的小镇尤瑞卡入手,找来19世纪的报纸和微缩照片进行查阅和研究。她发现,排华现象不只是一个镇的历史,而至少牵涉40个镇。
“令我震惊和愤怒的是,我生于加州,研究的是美国少数族裔历史,为什么没人告诉过我这个故事?”普菲尔泽说,美国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因为以前的参考资料很少,更没有多少学者涉及。
奋起反抗打破旧观念
在研究中,普菲尔泽既对那段残酷的“种族清洗”历史感到愤慨,又对中国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不屈不挠精神感到赞叹。“最打动我的是中国人反抗的数量,以及他们在受压之下奋起反抗的勇气。”
1849年,加州兴起淘金热潮。第二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陆续来到加州。从那时起,就不断发生针对中国人的暴力事件。不过,那些排斥中国人的种族主义者很快就发现,中国人并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普菲尔泽提到在美国打第一个集体官司的中国男人们。那是1885年2月6日深夜,尤瑞卡镇的华人被冒着大雨赶出家园,被赶上汽船送往旧金山。他们抵达旧金山后,召开了一个50多人的会议,宣布要起诉尤瑞卡镇政府,指控他们的财产遭损坏,身体遭暴徒攻击。“这无形中起到了保护其他几千名中国人的作用,使有类似排华想法的城镇不得不三思。”
在那段充斥着混乱和暴力的历史中,华人奋起反抗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关于赔偿的法律诉讼,要求赔偿财产,审判施暴的义务警员,要求获得土地拥有权,要求子女有接受公共教育的权益等。
为了能够在驱逐他们的城市中继续居住,华人组织了罢工,拒绝出售蔬菜。此外,他们还订购武器进行自卫。1893年,10多万华人拒绝遵守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佩戴贴有个人照片的身份证。普菲尔泽认为,那是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不合作”民权运动。
“我觉得中国人赢了这场战争。他们虽然被赶出了250个镇,但他们在更多的城镇留下了。”普菲尔泽表示,华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打破了原先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老套观念,认为华人只是被动挨打、不敢出头的所谓“模范移民”。
还有一个故事令普菲尔泽深受感动。一个名叫玉莲的36岁妇女,被迫沦落妓院,她是第一个走上法庭伸张自己权利的中国女人。当她的丈夫被关进监狱后,她怕自己再度被人买卖,就在索诺拉的法庭上慷慨陈词:“我是一个自由的人,我来法院就是为了说,没有男人再可以占有我了。”
女教授有个跨族裔家庭
作为一个白人教授,普菲尔泽何以如此执着地挖掘研究那段似乎与她毫不相干的华人历史呢?
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普菲尔泽沉思了一下说:“我有一个跨族裔的家庭,我最小的女儿16岁,是我领养来的墨西哥裔。我们生活在多族裔的社区里。我在特拉华大学进行跨族裔研究和教学。对少数族裔视而不见,就不可能准确地研究美国。”普菲尔泽其实也是移民的后代,她的父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新西兰,她丈夫的父母来自希腊。
普菲尔泽说,在研究中,华人历史学者给她提供了不少材料。他们希望她把这个故事说出来。2004年11月,普菲尔泽和丈夫到中国的一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时,发现中国人也不知道这段历史。普菲尔泽说,他们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她本人也希望这本书能出中文版。
新闻延伸:“客工计划”与历史相像
当被问及美国政府是否也应该像加拿大那样,为1882年的“排华法案”道歉呢?普菲尔泽说,不少华人社区正在为此奔波。在华盛顿州,塔科马的华人社区得到4英亩的土地,于3个月前开始动工建设一个“塔科马华人和解”公园,反映当年的排华历史。“这是一种比口头道歉更加有力的方式,而且是永久性的。”
谈起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的移民案,普菲尔泽说,“客工计划”规定,非法移民可以在美国临时工作,但不能携带家属,这与当年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事情很相像。不但联邦政府制定移民法律,地方也在想办法驱赶移民。有的地方还规定,房东不能租房给没有身份的人。“这本书很及时,因为现在美国有一股反移民情绪。”
美国正在酝酿对移民实行积分制,从重视亲属移民转向重视高技能、高教育移民。对此,普菲尔泽认为,没受教育、低技能的人就只能做客工,当年中国人就曾经因为不能携带家眷而进行过抗争,“客工计划”是对全世界家庭权益的侵害。
加州小镇没有华人 历史故事有待挖掘
从1849年到1906年,美国中西部250多个城镇发生排华事件。上万华人被强制赶出家园。但是,这段历史却几乎没人知道,直到一名美国女教授把它公之于众。
今年5月底,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珍妮·普菲尔泽出版了《驱逐——被遗忘的排华战争》一书,将一段被人遗忘和忽视的历史公诸于世。
加州小镇上没有中国人
普菲尔泽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为了写这本书,她准备了七八年时间。
而她开始研究美国排华史,是源于3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
上世纪70年代,普菲尔泽在加州州立大学汉波特分校教课时,惊奇地发现课堂上居然没有中国孩子。“这可不像是在加州。”一个妇女告诉她:华人是不会送他们的子女来这里的,因为上百年前,他们就被驱赶出了汉波特县。
这激起了普菲尔泽的疑问。她从汉波特县的小镇尤瑞卡入手,找来19世纪的报纸和微缩照片进行查阅和研究。她发现,排华现象不只是一个镇的历史,而至少牵涉40个镇。
“令我震惊和愤怒的是,我生于加州,研究的是美国少数族裔历史,为什么没人告诉过我这个故事?”普菲尔泽说,美国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因为以前的参考资料很少,更没有多少学者涉及。
奋起反抗打破旧观念
在研究中,普菲尔泽既对那段残酷的“种族清洗”历史感到愤慨,又对中国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不屈不挠精神感到赞叹。“最打动我的是中国人反抗的数量,以及他们在受压之下奋起反抗的勇气。”
1849年,加州兴起淘金热潮。第二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陆续来到加州。从那时起,就不断发生针对中国人的暴力事件。不过,那些排斥中国人的种族主义者很快就发现,中国人并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普菲尔泽提到在美国打第一个集体官司的中国男人们。那是1885年2月6日深夜,尤瑞卡镇的华人被冒着大雨赶出家园,被赶上汽船送往旧金山。他们抵达旧金山后,召开了一个50多人的会议,宣布要起诉尤瑞卡镇政府,指控他们的财产遭损坏,身体遭暴徒攻击。“这无形中起到了保护其他几千名中国人的作用,使有类似排华想法的城镇不得不三思。”
在那段充斥着混乱和暴力的历史中,华人奋起反抗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关于赔偿的法律诉讼,要求赔偿财产,审判施暴的义务警员,要求获得土地拥有权,要求子女有接受公共教育的权益等。
为了能够在驱逐他们的城市中继续居住,华人组织了罢工,拒绝出售蔬菜。此外,他们还订购武器进行自卫。1893年,10多万华人拒绝遵守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佩戴贴有个人照片的身份证。普菲尔泽认为,那是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不合作”民权运动。
“我觉得中国人赢了这场战争。他们虽然被赶出了250个镇,但他们在更多的城镇留下了。”普菲尔泽表示,华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打破了原先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老套观念,认为华人只是被动挨打、不敢出头的所谓“模范移民”。
还有一个故事令普菲尔泽深受感动。一个名叫玉莲的36岁妇女,被迫沦落妓院,她是第一个走上法庭伸张自己权利的中国女人。当她的丈夫被关进监狱后,她怕自己再度被人买卖,就在索诺拉的法庭上慷慨陈词:“我是一个自由的人,我来法院就是为了说,没有男人再可以占有我了。”
女教授有个跨族裔家庭
作为一个白人教授,普菲尔泽何以如此执着地挖掘研究那段似乎与她毫不相干的华人历史呢?
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普菲尔泽沉思了一下说:“我有一个跨族裔的家庭,我最小的女儿16岁,是我领养来的墨西哥裔。我们生活在多族裔的社区里。我在特拉华大学进行跨族裔研究和教学。对少数族裔视而不见,就不可能准确地研究美国。”普菲尔泽其实也是移民的后代,她的父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新西兰,她丈夫的父母来自希腊。
普菲尔泽说,在研究中,华人历史学者给她提供了不少材料。他们希望她把这个故事说出来。2004年11月,普菲尔泽和丈夫到中国的一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时,发现中国人也不知道这段历史。普菲尔泽说,他们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她本人也希望这本书能出中文版。
新闻延伸:“客工计划”与历史相像
当被问及美国政府是否也应该像加拿大那样,为1882年的“排华法案”道歉呢?普菲尔泽说,不少华人社区正在为此奔波。在华盛顿州,塔科马的华人社区得到4英亩的土地,于3个月前开始动工建设一个“塔科马华人和解”公园,反映当年的排华历史。“这是一种比口头道歉更加有力的方式,而且是永久性的。”
谈起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的移民案,普菲尔泽说,“客工计划”规定,非法移民可以在美国临时工作,但不能携带家属,这与当年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事情很相像。不但联邦政府制定移民法律,地方也在想办法驱赶移民。有的地方还规定,房东不能租房给没有身份的人。“这本书很及时,因为现在美国有一股反移民情绪。”
美国正在酝酿对移民实行积分制,从重视亲属移民转向重视高技能、高教育移民。对此,普菲尔泽认为,没受教育、低技能的人就只能做客工,当年中国人就曾经因为不能携带家眷而进行过抗争,“客工计划”是对全世界家庭权益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