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养我的土地已经让我很陌生了

作者:彼岸的风 发表:2007-07-25 21:0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阔别十多年终于有机会回国了一趟。过去总是通过文字,图片和别人的嘴了解国内的事情和变化,这次可以亲眼看一看那些变化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嘛。

  在北京机场一下飞机给我的第一个变化是过境入关的变化。回想起十多年前的几次回国,入关就真如同“过关”一样。那时中国海关查检归国人员携带家用电器就如同在查检毒品一样。我第一次从北京入关,就因为多带回了一台录像机,而惹下了麻烦。在一两年后我第二次回国由上海入境,这次又遇到了新花样 – 要抽血化验后才能入境 – 说是要检查“艾滋病” - 但这项“服务”只提供给要入境的国人,而且是项“优惠”的收费“服务”。不过,这项“优惠服务”在众多海外留学生和出国人员的怨声中,不久就被废除了。第三次,我带了个手提电脑回国,麻烦就更大了。时隔十多年后,这次回国在海关感觉查得松多了,什么都没查就过去了。真有点与国际接轨的味道。

  不过好景不长,一接触互联网便发现还是“内外有别”!以前只是耳闻这回可亲身体验了一下。这次在国内的不同城市,住了近六七家旅馆,几乎家家提供宽带上网服务。刚到国内住的是家五星级旅馆,按照房间里宽带上网的说明连接和设定好电脑,想先接通公司的网站,再进入自己的信箱。可是公司的网站却连接上不去。再试了两次还是不行,只好把旅馆管网络的人叫了来。在检查完我的连接和设定之后,他选了个国内的网站-“新浪” ,键盘一敲马上就显示在屏幕上了,看来网络的一般工作是没问题的了。当问及我所要去的网站为什么访问不了时,他说你得耐心多试几次。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现在我是在“墙”内了!按照他所讲的耐着性子一次次地试,总算连接上去了。生活在“墙” 内的感觉却是大不一样,如同过去从网络上得知的那样,“cn” 这两个字母就像个阴影一样,总是跟随着Google的后面。因为我有个信箱在“Yahoo.com” ,要去查我的邮件一连接,发现速度慢得出奇;然而去“Yahoo.com.cn”速度就正常。我用这个信箱订阅了香港[明报>的即时新闻,打开从 [明报>发来的邮件, 新闻的标题度可以读到, 但当我点击标题想读具体内容时却不行了, 无法打开和阅读新闻的内容。看来即使是在“一国” ,而“两制” 也是一样要封锁的。对比在海关所遇到的宽松,我在互联网上的经历便是截然两样了。不过,静下一想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如今中国可谓是全世界的“加工厂” 了,十多年前在家用电气方面,国内外的差距目前基本上没有了,没有必要去查,去截这些东西了。然而,现在国内最缺少的是自由的声音和真实的信息,从外面最容易和最有效率把这些传进去的途径就数互联网了。

  这次回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我返回美国后,被人问到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对国内尤其是对我出生地北京,所看到的变化有何感想。每当我遇到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往往只是以:“变化太大了,我都很难找到家了”一句简单地应付过去;然而,我心里明白这是很难以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就连一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的美国企业家问起相同的问题时,我也只是简单地回答道:有些变化是好的,而有些变化我并不觉得好。面对着在北京到处是新建的高楼和满大街奔跑的外国牌子的小汽车,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楚。虽说十多年前北京已开始是到处是这样,而现在只是更变本加厉了!北京本是一座文化古城呀!如果说在一片荒地上建设起一个现代式的城市-象深圳那样还可值得称道;但把一座好端端的文明古城毁成这样,真可谓是忘记了祖宗。我十分怀念我孩童时代的北京四合院。我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四合院里,那青砖青瓦和红漆门窗红漆柱梁的大屋顶房子,住在里面冬暖夏凉。记得院子里有三颗大榆树,每颗都有一人搂不过来的粗。这次回到北京有人说那一带还部分保留着,也有人说都被拆光了。我始终没能抽出时间去看一下。象这样的传统建筑,在北京已不知被拆掉了有多少,一座历史悠久的文雅古都已面貌全非一去不复返了。这是能用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把她再变回来吗?

  在几个星期后当我乘飞机离开时,我从玄窗望出去,随着飞机的持续升高那片黄色的,被灰色的烟雾层层笼罩的大地,渐渐离我远去;地面上本来就模糊不清的景象,最后终于变得完全看不见了。回想这几个星期来的所见所遇,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已经让我很陌生了。难道这仅仅是由时间和距离而引起的吗?

来源:北美生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