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NASA发布的一张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太空照片,显示一个6光年大小的超新星爆炸后膨胀的遗迹。(NASA via 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
在现代宇宙论里的普遍共识认为讨论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没有意义,那是因为大爆炸是物理学家称为的“奇点”(singularity)-在那一片刻物理学上的平衡崩溃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马丁.伯卓瓦(Martin Bojowald)说道:“没有人喜欢大爆炸的奇点。”
伯卓瓦从事量子重力圈(loop quantum gravity, LQG) 的研究-这是一个理论,寻求将不相容的一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统合起来。在LQG理论中,空间时间(space-time)是由微小的互相联结的圈组成,每个只有10到35米相交,形成一种光滑的织品组织,很像衬衫的组织,虽然是由分开的线股编织而成,它还是有光滑的触感。
伯卓瓦和他的同事逆向执行了LQG的方程式并且发现他们能藉此避免“奇点”。他们表示,当宇宙崩溃塌缩到达一个临界点时,便会反弹回来形成大爆炸,而且此一过程重复发生。
宇宙是“健忘”的。
那是否代表有一天我们能通过数学理论或观察,认识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伯卓瓦开发了一个简单的LQG模型以确定我们所能探知的极限。在他的模型里,他假设宇宙的物理性质各处都是相同的,并且物质本身不会与自己发生反应。该模型包括了重力但没有辐射。
该模型显示大多数,但不是所有关于大爆炸前的资讯在爆炸的转变过程中都无可挽回地丢失了。而且在大爆炸和大坍缩的永久循环周期之中,这个资讯流失意味着没从来有两个宇宙是相同的。伯卓瓦称之为“宇宙的健忘”。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宇宙学家保罗.史坦哈特(Paul Steinhardt)说伯卓瓦的模型原则上是对的。“丢失一些资讯是重要的,但不是一切。”他说。位于德国高姆市(Golm)的麦克斯.普兰克重力物理学研究院(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的托马斯・西曼(Thomas Thiemann)说虽然伯卓瓦的一些假设的结果可能太简单了,这个模型还是到目前为止所有解释大爆炸之前的物理学假说中最简洁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