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老子何许人?老学什么路?
作者:唐子
发表:2007-06-10 23:08
老子其人在中华和世界历史上的名头没有孔子的响亮。在美国人麦克·哈特所著《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里,孔子排名第五,老子排名第七十五。但老子真实的历史地位却在孔子之上。好比一场电影,老子是编剧、导演和演员三合一,孔子只是演员。只因为孔子是中华皇朝文化政治历史剧里的主角,老子却只演了序幕,所以看戏的人便多关注孔子而疏忽了老子。我们看现代电影也是这样。
在世界和中华神话史上,老子跟透特和黄帝、尧、舜一样,也在传说中(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说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呆了81年,生下来就白眉白发,会说话,指李树说他姓李)。不同之处在于,老子的人生和思想是真实地记载进了中华信史。此处我不讲历史,更非辨析历史,故而只从人类智慧或世界思想的旅程角度,现成引用认定的有关老子的历史材料,不参与跟好辨析或辩论者的商榷(不过,也不排除引用辨析和辩论者最后“得胜”的文字材料)。司马迁在《史记》里为老子作传时,只简单告诉我们:“老子,隐君子也” 姓李、名耳、字聃;还可能是周朝的太史儋或楚国的老莱子。后人在其生活时间和事迹上疑来疑去,却都认同这是位有学问和德行的老先生。也许是天意吧,2003年陕西宝鸡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窖藏铭文,似乎给了“老子研究”一个定论:老子生于公元前九世纪中期,《老子》/《道德经》写成于公元前776年。这一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有记载的希腊历史同时开始。
关于《老子》,近现代社会里的学者引领我们步入因实证而西化的迷途。
《老子》属于以修炼或修养为根本的中国子学中的经典蓝本。从前面关于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看,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初始的氏族部落酋长国的首领都属于神不时地关照着的秘密修炼者,炎帝(神农氏)、黄帝、尧等都是。传说中文字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可在中国从刻在石器、铜器、龟甲上到刻在竹木简上,经历了约两千年漫长过程。修炼的书如同今日大博物馆的名著或名画,往往都是孤本、绝版。由于是天子修道,故而有修炼、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此君王文化和功力都老大,因而才能尧帝般给人“近如太阳,远如云彩”的感受,留下神奇的传说。当历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阶段,君王不修道而靠武力、礼仪等来维系政权稳定时,修炼便转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里去隐修。当修炼由君王密修到士人隐修,修炼孤本渐渐传入社会。由此可知,《老子》由一位隐修的李姓或老姓、单姓文士——德行高超的老先生——西周末年写成,春秋中期传出,战国时代盛传,成为中国修道(养)之子学的经典蓝本完全可能。
古代修炼圆满费时往往百年左右,所以修道的天子活120岁以上很平常。舜只活100岁就修成了,因为他自幼在平民家庭受虐待,吃苦多长功快。跟黄帝、尧、舜等“文化臣民,以德治国”的天子修道使命不同,老子修道是来奠定中华修道文化思想和由东周乱世到皇朝治世道法特征原则基础的。老子使命更博大悠长,故而横跨周朝治世和乱世,活两、三百岁修成中国第一大道。《老子》就是这样一本奠基的道经,一人写成却包含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加之战国时代书的不同抄本流传时又由抄者添加内容,后人尤其今人实证,就被弄成战国书籍了。
“老学”迷途,不仅在于把那时候特别称为“老子”的老神仙像今天的老人一般确定在80岁左右,还在于把中国以修炼为基本连带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等内容一体化的子学,用西方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开始分科研究(哲学化、科学化)的方式解剖分析,人为弄成了所谓老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等。这种剥葱似的“老学”研究,最后消灭了“老学”这根“老葱”,只剩下老子的思想杂碎:道是宇宙本体和规律,道是人生准则和修养,道是政治原则和主张……如此“老学”,盘腿喊痛、天目漆黑的教授、讲师及学生都敢研究,也都能研究,将中华圣经或第一道书折损为普通学问。呜呼。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老学迷途是研究。为说明这个道理,让我们来读一段文意较浅的古文:“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父随,收于舆。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也,乃载祖归养。”此段文字选自《原谷谏父》,我曾让一厌弃读书又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初二孩子读,跟我说其意思。读第一遍,他说:不懂。我没做任何解释,只说:再读一遍,每个字都读出声来。他照着做了,说:原谷不让父亲把爷爷扔到野外。我说再读一遍,说多一些意思,他父亲怎样回应的,为什么这样回应?他再读一遍,说:原谷父亲先是不听,后来怕原谷在他老了之时也扔他到荒野,于是把原谷的爷爷又领回家了。我说还说了啥?他说就这些。我说再读一遍。他又读了一遍,说:讲儿子要孝,不孝遭报。过程就是这样,我始终没有讲解一字一句。而他就在一遍又一遍的四遍复读之中不断增进领悟,最后弄明白了儒家讲的“孝者荣,不孝为耻”的道理。儒家人伦之理每日都存在于我们华人的生活中,而其孝道之理在今日一个15岁的孩子这里却也不是研讨出来,而是复读领悟出来的。如果让老师分来析去,学生随之辩来驳去研讨,上述思想可能也知道,可烦老师、好辩驳的人还有孝的荣耻感吗?老子之《道德经》所谓“道”的理,比《原谷谏父》含之“孝”的理,深奥何止千百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是“老经”21章里所说之“道”,从中能研究出“本体和规律”、“人生准则和修养”、“政治原则和主张”吗?这样研来究去的“老学”不就上了迷途?
可是一遍又一遍地读上面96个字,千万次的读,不去剖析,只在读的过程中细心领悟,次次增加新内容,或许某日就于闭目定心中,恍到“物”、 惚到“象”了呢。这里我想说的是:《道德经》正道是不研究只诵经,主要是供修道者每日诵读领悟以修炼的德智之路:炼德得功成圣。老子不讲学,讲经讲道。春秋战国各行各业都称为道,诸子百家都论道,却惟有老子教人修道(虽然没有明说)。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