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往洛杉矶市区赶,美国的导游大概是10小时工作制,基本上到晚上七点之前收工。出发前国内的旅行社专门打了招呼,如果在工作时间之外需要导游陪同,要另给小费。出国后,大家都忘了这个碴儿,后来一到了晚上就发现导游急着安排晚饭,才慢慢想起了这回事。
老美什么都务求其大,道路也是如此,8车道见惯不惊。这就是我们回城的高速公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堪称世界第一。据导游查理介绍,高速公路与市区道路紧密相连,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而且便于上下班时间车流向郊区分散,“这样的话,最拥挤的时候,道路也不会出现堵死的情况,最多就是车行缓慢,但肯定不会停下来动不了。而国内,城区道路和高速路网基本上是分开的,造成资源浪费。”
确实,越接近市区,车速越缓慢,最终变成挪动,但一直在“动”,没有“停”。
只是这样坐车非常容易晕车,我又很奇怪,小时候从来不晕车,到了读书之后,开车剧烈晕车,最严重的时候到只能乘坐公共汽车而且不能坐下,害得自己被迫主动放弃了很多旅游机会。工作之后,因为职业关系又被迫坐车到处走,经历了一段疯狂坐车和疯狂晕车的过程之后,又奇迹般地不晕车了。没想到自己开车这么多年之后,又开始时晕时不晕。
我晕!
到美国之前,看到日程表上那数不清的车上行程,我就很担心自己如同金庸笔下段誉那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晕车。结果,第一天就晕车了,丢脸事小,想到后面漫漫长路,心头苦不堪言。哪知道上帝给我开了个小玩笑,此后无论再如何坐车,再停停走走,都再也没有晕过。
我倒!
无论车速再慢,无论车辆再多,都没有看到一个交通警察,道路上始终井然有序。没有一辆车随意变道,其实严格地说是没有一辆车变道,除非是要拐上另外的道路必须这么做。开始我还为导游看到旁边道路上没有车不转过去而暗暗着急,后来就开始为自己长期养成的不良驾驶习惯而感到羞愧。
最后又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我不这样做又怎么办呢?自己不乱穿,只会被乱穿的其他车子挤到后面,就像在银行取钱,如果我坚守在一米线之后,后面的人都会“主动”地走到我的前面,那我一天也办不成事。
保留这幅图有两个意思,一是请注意前面那辆车,从头到尾它都没变过,足以证明老美开车各行其道的优良作风。二是右边出现了一辆敞篷跑车,在大家都喜欢越野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对跑车的热爱,已经无数次地幻想过开着敞篷跑车在青城山幽静的道路上绕行,当然旁边肯定要有红袖添香。
终于变道了,而且是特权通道,感觉真是爽!
我们不是特种牌照车辆,更不是小牌照车辆,却可以享受特权,仅仅因为我们是多人座的车辆,一共有10个人,根据规定可以在这条专用通道上行使,享受便利。
车速快了起来,心情也好了起来,尤其是看到旁边那些轿车只能缓慢行驶,更是偷着乐。同样有趣的是,这条路公路中间居然有铁路,恰逢一辆火车通过。
请注意,没有警察,没有摄像头,所有的小车挤成一团,却没有一辆开到我们这条畅通的多人座车辆专用通道。旁边还有一条由黄线划出来的路,更是车迹杳无,那是抢险车专用通道。
我无法想象国内这样的通道上会是什么情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类似的通道。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最右边的道路供大货车行驶,没有一辆货车挤到轿车道上,更没有一辆轿车夹到货车中间。这个国内有,我们有发言权,可惜现实很残酷,货车从未守其道,高速路上,经常看到数辆货车迈着沉重而缓慢的轮子,大摇大摆地霸占着道路。
还由此衍生出了对付货车的损招:超过之后,找一处坡道,以更慢的速度压制其行驶,将其“折磨”够之后再扬长而去。我们似乎很喜欢做两败俱伤的事。
而且,我们好多高速路已经被货车压得来面目全非。老美的集装箱大货车川流不息,好多载重甚至超过100吨,但几十年前建成的道路依然完好无损,通车就开始不断返修的情况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吧?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古老的木制电杆提醒我们:进城区了。同时,道路也未见得比国内好。
木制电杆对我们而言,已经是好多年前的回忆,现在都在提倡所有电线入地了,老美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但美国的繁华和强大远远不是摩天大厦或者航天飞机,起码在以平面发展而著称的洛杉矶,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大楼。但刚刚到美国,它就使我感到敬畏,只因为大家对规则和秩序的无比敬畏。
正因为如此,哪怕木制电杆林立,美国依然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