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2-28 08:09:34作者:
中国总理温家宝2月26日罕有地透过官方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回答了必须推动政治改革的种种疑问,并阐述国力急增后,中国应如何在内政及外交上进行改革,以回应外界的“中国威胁论”,而翌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章,在第二版加以刊载。中共领导人以这种方式发表政见,是极不寻常的,加上现时正值两会前夕及中共十七大准备得如火如荼的敏感时刻,一向低调、稳重的温家宝,为什么发表这篇文章呢?
温家宝的文章,遣词用字平实,没有党八股味道,内容也务实,且面面俱圆:既引用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在解释改革和创新时提到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理论,也不点名引用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此外,文章还提到温家宝一向极欣赏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思想等。
这些特点,极具温家宝个人风格;而且,新华社发表此文时,并没透露其出处,除了少数几家中央级报章以不算显著的版面刊载,其余的媒体并没大肆宣传,与一些中央重点宣传的文章(包括全国党政机关报一律转载,标题、版面等格式划一),相去甚远。因此,相信此文只是温家宝阐述个人政见,而非中央政治月委的集体创作(但事前应知会了政治局常委,甚至得到支持)。
在这篇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温家宝首先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余,也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温家宝强调的是,必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温家宝在文中阐述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就是“外交战略”。跟以往中共领导人的论述不同,温家宝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外国对中国的人权、民主、经济威胁等批评,视之为良性压力,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回应这些批评的良方妙药,而非视之为敌视及打压中国的“说三道四”恶意攻击。
温家宝说,中国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清楚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外界认为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对外掠夺和扩张的疑虑。”他又说:“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反对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增进社会和谐为重点,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做,就能使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也就是说,温家宝认为,只有推动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批评,甚至“中国威胁论”,才会缓解甚至消除。
对于国力日增、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有所作为”的期望不断提高,温家宝的回应就是,“坚持不扛旗、不当头”,但“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纵观全文,温家宝以“理论”及“现实需要”两个层面,解释中国为什么必须尽快推行政治改革,这能才能创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既回答了国内近年有关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争论,也解释了中国的发展战略。但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温家宝要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文章呢?
无论用意如何,温家宝把政见公诸于世,无异于自揭底牌、自曝底线,很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在政治上并不高明,甚至有点冒险。若非有重大使命,温家宝断不会多此一举。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社会矛盾愈来愈尖锐,官民对立愈来愈激烈,既得利益集团的实力却不断增强,并千方百计阻挠所有的制度改革,令意图打破垄断的民航、电力、通讯领域的改革,全部无疾而终。目前,社会各阶层,甚至中共内部都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感,温家宝是否要藉着两会前夕,大声疾呼,重新凝聚社会的政改共识呢?另方面,温家宝是起草中共十七大政治工作报告的小组负责人,现正收集各界的意见;这篇文章触及的正是中共的发展路向、改革焦点等议题,是否预示着十七大政治报告,也会以此为蓝本呢?
本文作者为香港时事评论员
温家宝的文章,遣词用字平实,没有党八股味道,内容也务实,且面面俱圆:既引用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在解释改革和创新时提到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理论,也不点名引用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此外,文章还提到温家宝一向极欣赏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思想等。
这些特点,极具温家宝个人风格;而且,新华社发表此文时,并没透露其出处,除了少数几家中央级报章以不算显著的版面刊载,其余的媒体并没大肆宣传,与一些中央重点宣传的文章(包括全国党政机关报一律转载,标题、版面等格式划一),相去甚远。因此,相信此文只是温家宝阐述个人政见,而非中央政治月委的集体创作(但事前应知会了政治局常委,甚至得到支持)。
在这篇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温家宝首先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余,也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温家宝强调的是,必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温家宝在文中阐述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就是“外交战略”。跟以往中共领导人的论述不同,温家宝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外国对中国的人权、民主、经济威胁等批评,视之为良性压力,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回应这些批评的良方妙药,而非视之为敌视及打压中国的“说三道四”恶意攻击。
温家宝说,中国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清楚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外界认为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对外掠夺和扩张的疑虑。”他又说:“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反对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增进社会和谐为重点,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做,就能使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也就是说,温家宝认为,只有推动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批评,甚至“中国威胁论”,才会缓解甚至消除。
对于国力日增、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有所作为”的期望不断提高,温家宝的回应就是,“坚持不扛旗、不当头”,但“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纵观全文,温家宝以“理论”及“现实需要”两个层面,解释中国为什么必须尽快推行政治改革,这能才能创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既回答了国内近年有关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争论,也解释了中国的发展战略。但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温家宝要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文章呢?
无论用意如何,温家宝把政见公诸于世,无异于自揭底牌、自曝底线,很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在政治上并不高明,甚至有点冒险。若非有重大使命,温家宝断不会多此一举。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社会矛盾愈来愈尖锐,官民对立愈来愈激烈,既得利益集团的实力却不断增强,并千方百计阻挠所有的制度改革,令意图打破垄断的民航、电力、通讯领域的改革,全部无疾而终。目前,社会各阶层,甚至中共内部都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感,温家宝是否要藉着两会前夕,大声疾呼,重新凝聚社会的政改共识呢?另方面,温家宝是起草中共十七大政治工作报告的小组负责人,现正收集各界的意见;这篇文章触及的正是中共的发展路向、改革焦点等议题,是否预示着十七大政治报告,也会以此为蓝本呢?
本文作者为香港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