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不要这样的第一

作者:十年砍柴 发表:2007-01-26 02: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北京晨报》报道,到2020年,北京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561.5公里,有望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面对北京日益拥睹的交通状况,地铁线路延长、覆盖面更广,无疑将对缓解北京的道路交通压力起到巨大作用,居民出行也将更快捷和便利。北京市民热烈欢迎这一消息,但是否就因此“喜形于色”,我劝别高兴得太早。总长度第一并不代表质量与服务等效能是第一,规划者、建设者与管理者都需将使用者的乘坐体验放在更加突出的方面来考虑。不然,数字第一宁愿不要。

媒体在报道中用“有望超过”这样的字眼,分明表示了对北京又即将创造的世界第一的欣喜心情,甚至是一种自豪感。

照说,首都北京好不容易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本人应该欢欣鼓舞、手舞足蹈才对。可是我丝毫也没有感到高兴,不仅因为我不住在北京,享受不到这四通八达的地铁,所以有酸葡萄心理。而且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如果我要想住自己国家的首都也并非容易的事。毕竟,去年3月份人大教授张惟英的“进京门槛论”我还记忆犹新。

我所感觉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第一都是值得欣喜和自豪的,北京不是被人评为中国内地生活成本最高么?欧洲太空总署(ESA)公布的卫星数据曾显示,北京汽车废气污染居世界之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废气污染沉积中心”。依我看,北京的交通发达程度在国内应该排第一,而拥堵情况恐怕也可以排第一。因此,并不是所有“有望超过”都是值得令人欣喜,上世纪我们大炼钢铁时,也曾“有望超过”英美强国,可是就算超过了又如何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这是有了结果可见的事,不须多说。北京地铁虽然还没有真正变成全球第一,其结果如何我尚不敢妄断论,但是不是值得如此的翘首以待,欣喜若狂,我持怀疑态度。或者说这样的世界第一到底是好还是坏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有人说,地铁长只能说明地面交通负担过重,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此诚金石之言也!北京交通负担过重,说到底是人口太多的缘故,人口太多说到底是北京的政治资源高度集中的缘故。政治资源的高度集中,一方面是政治资源发挥行政力量,形成举国体制,举全国力量建设北京,集全国资源打造北京。于是动不动就把特大项目,比如象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体育赛事放在北京举办,把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资源往北京拿,形成资源聚集高地。另一方面,政治资源本身具有很强的吸附力,且在中国尤甚。于是大量的资源跟着政治资源走,各种资源不断流入北京。其实,以北京自有的资源,要建成如此庞大的城市是不可能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不愿意呆在资源稀缺的地方,谁都想削尖了脑袋去享受北京的丰富资源。这就导致了北京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的大量增长又需要集聚更多的资源,如此,北京只能象面饼一样越摊越大,给本已很发达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地铁也就越修越长,修出个世界第一来。北京资源的高度聚集既使北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恐龙,也使有限的资源在全国分布不均衡,且越不均衡越容易导致北京继续“做大做强”。按照北京这种开疆拓土的发展,用不了多久,人口就“有望超过”东京,成为世界上拥有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创造又一个世界第一。

行文至此,我已十分豁然:无论北京拿到任何一个第一,我都认为不足为奇!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数量上的第一十分容易办到,例如世界第一长度的杭州湾大桥,可是质量谁又能保证也是世界第一?还是杭州湾大桥,竟出现有施工方“偷工减料”的报道。数字堆砌的世界第一,丝毫没有含金量,宁可不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民主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