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10-14 12:06:47作者:杜平
过去六十年,朝鲜之于中国始终是一个斩不断、理还乱的利害矛盾体。从50年代朝鲜战争到近日的核试炸,在不同的国际大格局下,朝鲜对中国或多或少都有地缘战略的价值。而与此同时,中国也为这个不争气的“小兄弟”作出过巨大牺牲,至今还背负着太多包袱。
历史的演进自有本身的逻辑,即便可以从头再来一次,中朝关系的演变轨迹也难以顺应人们的主观愿望。因此,在看待中国目前的对朝政策,包括分析其得失、展望其未来方向时,人们都应该避免把历史和现实混淆起来,更要避免被事态本身和一时冲动的情绪所牵制。否则,分析就可能偏颇,判断就会失准,决策就不能到位。
不能完全倒向任何一边
朝鲜此次执意进行地下核试炸,不只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也是忘恩负义于北京。中国是朝鲜唯一坚定和长期的保护者与支持者,在此重大问题上,它无视北京的苦苦劝告而一意孤行,暂不说是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至少在道义和情面上都有负于中国。
本周较早时,澳洲外长唐纳召见朝鲜驻澳大使,指责平壤辜负了北京的长期支持和保护,并为此替中国感到不平和委屈。而在中国方面,政府和公众对金正日政权的不齿和愤怒情绪,也就可想而知。
也正因如此,海内外不少中国学者和舆论在谴责朝鲜之余,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中国对朝鲜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主张中国应该抛弃朝鲜,转而使自己“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世界舞台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初听起来,这些观点都很有道理,理论上似乎也有探讨的价值。但是,在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来认真地看一下国际政治、特别是东亚安全局势,人们也许就能发现,这些主张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立论之中还有若干谬误。
谬误之一是所谓的“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实际上,无需说其他领域,单看朝核问题,中国不仅早就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而且还在其中发挥了突出的特殊作用。朝核问题所涉及的“国际社会”无非是两大内容,一是核不扩散条约机制,二是半岛无核化目标。中国在这两方面的努力,实际上比其他有关国家都更投入。
有些人可能是认为,中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对付朝鲜,就是“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这种认识更是一个错误。美国是这场争执的主要当事国,若中国完全倒向一边,后果将难以设想。可以说,假若不是中国在美朝之间频繁地进行外交斡旋,朝核争执恐怕早就失控。
冷战格局使中国有后顾之忧
谬误之二是所谓“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种言论的背后意思,是说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不负责任或者不够负责,其根据依然是西方舆论所指的那样,认为中国对平壤政权不够强硬。
实际上,从最初的起因看,朝核争执其实是美朝之间的双边争执,中国只是间接的相关者。假若美朝双方当初能够各自作出妥协,这场争执就不会恶化到这个地步。
假若说中国没有负起责任,那笔者就要试问一下:是谁在推动和拯救六方会谈的进程?是谁在各方之间进行艰难的传话和斡旋?是谁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对金正日当局施加压力?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朝政治关系出现裂痕?
至于要求中国“抛弃朝鲜”,这更是一种情绪化反应。只要好好看一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答案,对朝鲜弃之不顾,任其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下去,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朝鲜当局的核武野心并非始自今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战初期。归根结底,核试炸事件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是东亚地区依然处于冷战格局之中。
冷战已经结束多年,但美日之间、美韩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并未因新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松动。相反,美日安保同盟近年来却在不断更新和加强。其意图安在?其矛头指向谁?
东北亚只有中朝两国在上述安全同盟之外。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它们不得不去寻找答案。如果美日是为了防范中国,那么,中国是否还要制造朝鲜这样一个敌人?如果是为了对付朝鲜,那么,美日韩军事同盟是否应该把中国纳入其中?
有些人一厢情愿地呼吁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但不知道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类似美日韩这样的安全同盟为什么不能与时并进,为什么继续把中国排斥在外?
绝不能反目成仇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核试炸,其立场与其他国家完全一致。但要作出何种反应措施,中国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且更要考虑到这些反应措施是否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
无论怎么说,中朝之间虽非亲兄弟,隔阂也日渐增大,但过去的情谊毕竟尚有残存。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却永远不能改变。中国过去对待周边小国基本上都是以“义”字为重,宁可他人负我,而不可我负他人。即便兵戎相见,例如与越南之间,中国也绝无意图将对方置于死地。
况且,朝鲜此次核试炸,并非是中朝双方的事情。若把它当作双边问题,从双边的角度意气用事,反目成仇,那反而会使朝核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中国而言,实施大范围的严厉制裁和惩罚易如反掌,足可解一时之恨。但是,下一步还能做什么?朝鲜的核武计划是否就此自动消失?
笔者见识有限,但就80年代末以来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看,西方国家在此类敏感问题上容易受情绪支配,分寸把握不当,故而带来进退失据的结果。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其外交智囊和决策者应该比其他国家都要思考得更多,看得更远,采取的行动也更要恰如其分。
历史的演进自有本身的逻辑,即便可以从头再来一次,中朝关系的演变轨迹也难以顺应人们的主观愿望。因此,在看待中国目前的对朝政策,包括分析其得失、展望其未来方向时,人们都应该避免把历史和现实混淆起来,更要避免被事态本身和一时冲动的情绪所牵制。否则,分析就可能偏颇,判断就会失准,决策就不能到位。
不能完全倒向任何一边
朝鲜此次执意进行地下核试炸,不只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也是忘恩负义于北京。中国是朝鲜唯一坚定和长期的保护者与支持者,在此重大问题上,它无视北京的苦苦劝告而一意孤行,暂不说是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至少在道义和情面上都有负于中国。
本周较早时,澳洲外长唐纳召见朝鲜驻澳大使,指责平壤辜负了北京的长期支持和保护,并为此替中国感到不平和委屈。而在中国方面,政府和公众对金正日政权的不齿和愤怒情绪,也就可想而知。
也正因如此,海内外不少中国学者和舆论在谴责朝鲜之余,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中国对朝鲜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主张中国应该抛弃朝鲜,转而使自己“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世界舞台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初听起来,这些观点都很有道理,理论上似乎也有探讨的价值。但是,在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来认真地看一下国际政治、特别是东亚安全局势,人们也许就能发现,这些主张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立论之中还有若干谬误。
谬误之一是所谓的“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实际上,无需说其他领域,单看朝核问题,中国不仅早就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而且还在其中发挥了突出的特殊作用。朝核问题所涉及的“国际社会”无非是两大内容,一是核不扩散条约机制,二是半岛无核化目标。中国在这两方面的努力,实际上比其他有关国家都更投入。
有些人可能是认为,中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对付朝鲜,就是“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这种认识更是一个错误。美国是这场争执的主要当事国,若中国完全倒向一边,后果将难以设想。可以说,假若不是中国在美朝之间频繁地进行外交斡旋,朝核争执恐怕早就失控。
冷战格局使中国有后顾之忧
谬误之二是所谓“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种言论的背后意思,是说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不负责任或者不够负责,其根据依然是西方舆论所指的那样,认为中国对平壤政权不够强硬。
实际上,从最初的起因看,朝核争执其实是美朝之间的双边争执,中国只是间接的相关者。假若美朝双方当初能够各自作出妥协,这场争执就不会恶化到这个地步。
假若说中国没有负起责任,那笔者就要试问一下:是谁在推动和拯救六方会谈的进程?是谁在各方之间进行艰难的传话和斡旋?是谁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对金正日当局施加压力?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朝政治关系出现裂痕?
至于要求中国“抛弃朝鲜”,这更是一种情绪化反应。只要好好看一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答案,对朝鲜弃之不顾,任其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下去,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朝鲜当局的核武野心并非始自今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战初期。归根结底,核试炸事件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是东亚地区依然处于冷战格局之中。
冷战已经结束多年,但美日之间、美韩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并未因新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松动。相反,美日安保同盟近年来却在不断更新和加强。其意图安在?其矛头指向谁?
东北亚只有中朝两国在上述安全同盟之外。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它们不得不去寻找答案。如果美日是为了防范中国,那么,中国是否还要制造朝鲜这样一个敌人?如果是为了对付朝鲜,那么,美日韩军事同盟是否应该把中国纳入其中?
有些人一厢情愿地呼吁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但不知道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类似美日韩这样的安全同盟为什么不能与时并进,为什么继续把中国排斥在外?
绝不能反目成仇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核试炸,其立场与其他国家完全一致。但要作出何种反应措施,中国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且更要考虑到这些反应措施是否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
无论怎么说,中朝之间虽非亲兄弟,隔阂也日渐增大,但过去的情谊毕竟尚有残存。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却永远不能改变。中国过去对待周边小国基本上都是以“义”字为重,宁可他人负我,而不可我负他人。即便兵戎相见,例如与越南之间,中国也绝无意图将对方置于死地。
况且,朝鲜此次核试炸,并非是中朝双方的事情。若把它当作双边问题,从双边的角度意气用事,反目成仇,那反而会使朝核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中国而言,实施大范围的严厉制裁和惩罚易如反掌,足可解一时之恨。但是,下一步还能做什么?朝鲜的核武计划是否就此自动消失?
笔者见识有限,但就80年代末以来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看,西方国家在此类敏感问题上容易受情绪支配,分寸把握不当,故而带来进退失据的结果。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其外交智囊和决策者应该比其他国家都要思考得更多,看得更远,采取的行动也更要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