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接肢”太危险
本报前不久刊登了专家建议为南京长江大桥“接肢”12米的报道,近日,曾全程参与大桥建设的退休老工程师、78岁的车家明先生给记者来了一封信。他表示:给长江大桥“接肢”的想法不符合实际,除了技术上将面临无可想像的困难外,施工中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接肢”可能造成灾难
车先生告诉记者,根据杠杆原理,重量×重臂=力×力臂,用在大桥上,整个桥墩的高度就是力臂,“接肢”12米后,公式左边没有变化,右边的乘积要大于左边。
一旦火车紧急刹车,其产生的巨大水平制动力传递到桥墩基础上,大桥的稳定性必将遭到破坏,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即使能“接肢”,千斤顶等设备的放置也是个大难题。整个大桥需要上百个千斤顶。而这些千斤顶只能放在墩帽,但实际上那里的空间很小。
部分双曲拱引桥无法顶升
车先生告诉记者,除了以上两点,引桥部分的施工也困难重重。北岸的4孔引桥、南岸的17孔引桥,采用的都是双曲拱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大拱上面还有小拱,拱与拱之间是空腹的,其间填充的是泥土,为的是既能达到强度要求,又能减轻桥身自重。这种结构是一个死的结构,无法进行任何顶升作业。此外,正桥顶升后,引桥必须延长数公里以减缓坡度,否则,汽车将从一个比大桥饭店还高很多的坡顶上“高台跳水”才能下地,这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行的。
加层会破坏大桥结构
对于有关专家提出的在公铁两用桥中间“加层”,再建一座公路桥的做法,车先生认为也不可行。虽然公铁桥之间的间距有16米高,但要在中间塞一层路面却不容易。因为,公路桥和下层的铁路桥之间全部是钢梁的结构,每个门字型的钢梁上半部分,又各有三个小交叉型的联接,这些联接作用是把这些门字型的钢梁牢牢地联接在一起。如果要在公铁两用桥之间加层,就必须把内部的三个小交叉型结构全部拆掉,如此一来,钢梁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最好是拓宽现有桥面
车先生认为,目前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拓宽现有桥面,这部分难度并不太大。此外,如果要改成双向六车道,就必须把大堡的塔楼(含三面红旗)和小堡的工农兵塑像去掉,人行道也必须取消,今后行人不能再上桥,这样的方案能否得到老百姓的赞同,还不得而知。
维修大桥是值得的
车先生告诉记者,长江大桥之所以年复一年地维修,真正的原因是超载车对大桥桥面的巨大破坏力。只要车辆不超载,按大桥当初的施工质量,是完全能够承受的。但坏就坏在超载的大货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桥北对货车进行称重,禁止超载车通行。此外,必须将大桥封闭一段时间,进行彻底修理,待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强度,再行通车。此外,让南方来的车辆从三桥走,北方来的车辆从二桥走,也可以达到保护大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