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7-19 19:50:07作者:
有点长的文章但很值得看
化竹的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
公主的称呼,似乎直到秦时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在此之间,周天子的女儿,也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至于战国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真是,蛮子终究是蛮子,一点没受上邦的教化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
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她们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其实,是有可能遭禹流放了……)。
走到湖南苍梧山的时候,年纪已经老迈的舜帝一病不起,去世了。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像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据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她们死后,人们将她们奉为湘江的女神,依生前身份的不同,娥皇被封为“湘君”,女英则为“湘夫人”。湘江边沾着她们泪痕的斑竹,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她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事迹,只有骚人墨客,在诗词歌歌赋里不断哀悼追思她们的身影;只有点点斑竹,至今随风摇曳。
情人杀手--夏姬
很多人都在质疑公主们的美貌。
当然,《诗经硕人》中描绘的齐国公主庄姜,完全可以免去这种疑问。公主是美女,这种比率应该是极高的。至于她们生长的非正常环境,是否会影响她们的光采?我认为不会,因为她们从小就在那种环境里生活,她们认为那就是正常的生活了。
而她们的母亲,几乎都是大范围选美中的佼佼者,因此,公主们即使不是美得国色天色,至少也是“好看”的女子。当然,性格脾气操行,偶不担保。
这里要讲的一位公主,就是美得出类拨萃,操行却让人无话可说的一位。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即约在640年前后,在郑穆公的后宫里,一个女婴出生了。
这个女婴,史书上没有记载下她正式的姓名,只留下了一个称呼。当时的女子,称呼既有从父的,也有从夫,当然也有从子的。她的称呼便是从子的那一种。
她被称为夏姬。就是因为成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夏征舒。
夏姬无疑是一个美得无可比拟的女子。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摄影技术,我们看不到她的姿容仪态。如果换在现代社会,她应该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大众情人”,而且老少通杀。
哎,真是通杀啊,因为凡是跟她有过关系的男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祸及家族,甚至亡国。早死还算是命最好的。
这位性感尤物,因此被卫道士们认为是“不祥之人”。我们则可以用现代的辞汇,称她为“情人杀手”。
夏姬可能并不是郑穆公宠妃所生的女儿,因为美艳不可方物的她长大以后,居然只是被许配给小小陈国的一位大夫御叔为妻而已。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她犯了跟齐文姜一样的毛病,跟自己的亲哥哥公子蛮勾搭上了,结果公子蛮没两年就死啦……
但是,初婚的丈夫身份不高,并不影响美貌的震撼力。
独生子十来岁的时候,御叔病死了。成为寡妇的夏姬居住在一个叫株林的地方。
陈灵公刚刚即位,便打起了这位成熟美艳寡妇的主意。还让她的儿子夏征舒继承了父亲的大夫职位。
打夏姬主意的男人当然不止陈灵公一人,成为入幕之宾的,也不止他一个。
和陈灵公一样,被夏姬选中的男人还有两位,都是朝中的贵族大臣,一个叫公孙宁,一个叫仪行父。
也不知道夏姬是如何居中调停的,最后,这三个男人居然能够和平共处,每当夏征舒外出,他们仨就轮流跑去跟夏姬幽会。
夏姬倒也一碗水端平,连自己的内衣,都一人送了一件。
君臣三人,穿着情妇送的内衣去上朝。
但是,他们议的不是政,而是共同的情人夏姬。这三个男人,居然不顾满朝文武的侧目,公开讨论夏姬的风情万种,并兴高采烈地赞不绝口。
大臣泄治是朝中的正人君子,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并对陈灵公加以劝谏。
陈灵公对败兴的泄治衔恨在心,暗地里纵容孔宁、仪行父,让他们杀害了泄治。
朝臣噤若寒蝉。
三个奸夫于是没了忌惮,干脆公开在夏家摆下酒宴,与夏姬饮酒作乐。
三杯下肚,本来就没多少脑子的三个家伙,更是满口胡柴。居然当着夏征舒的面,说他是他们共同的儿子,并议论起他的相貌,到底像谁更多一点?
夏征舒本来就对母亲的行为隐怒在心,这时又遭如此羞辱,更是怒火中烧。
气头上的人是不会想前顾后的。于是,夏征舒找来家中的武士射手,埋伏在路边,当三个奸夫找完乐子出门的时候,射手便箭下如雨。
陈灵公当场毙命,公孙宁和仪行父作为臣子,当然不会与陈灵公走在一起,于是得以脱逃性命。
这时是公元前599年,正是楚庄王想要称霸诸国的时候。
公孙宁与仪行父逃到楚国,向楚庄王控告夏征舒的“弑乱”行为。
楚庄王闻讯大喜,一喜正好可以攻城掠地、扬名立万,二喜可以一窥夏姬的美色。于是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讨伐陈国。
小小的陈国自然不是强大的楚国对手,更何况陈灵公虽然是无耻之徒,总归还是国君。夏征舒弑君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兵败如山倒,夏征舒死于乱兵之中。
楚庄王如愿以偿地灭了陈国,临走,还没忘了夏姬,将她带回了楚国。
夏姬的美色,令楚庄王神魂颠倒--咦,楚国可是个出美女的地界,已经生育过的夏姬,这时至少应该已是四十多岁的妇人了吧,居然能把见惯美色的楚庄王迷得七颠八倒,那定是不同凡响。
被夏姬迷住的不止是楚庄王,还有朝中重臣子反。
两君臣为了争夺夏姬,争闹不休。
楚国有一位大臣,封为申公,名巫臣。这时他出来劝架了,说:“这个女人可是不祥的人啊,丈夫早死,情夫、儿子又死于非命,更拖累陈国灭亡。世上这么多美丽的女子,何必娶她呢?还是不要娶她的好。”--“杀御叔,弑灵公,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天下多美妇人,何必取是?”
楚庄王和子反都是很相信这种吉凶说法的,于是不得不悻悻然地打消这个想头。
但是夏姬毕竟是郑国的公主,总得给她安排个出路。
刚好,有个老贵族连尹襄老死了妻子,于是楚庄王将夏姬许配给了他。
嘿,连尹襄老的飞来艳福还没享到两年,就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的一场战役中被晋军一箭射中,丧了性命。
连尹襄老战死,不甘寂寞的夏姬很快就跟后夫已经成年的儿子黑腰私通上了。
楚国人对夏姬“不祥”“淫乱”的名声十分反感,楚王不得不将她送回郑国娘家去。
夏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大概也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猜想身为郑国国君的姐姐,又有如此经历的她虽然无法再嫁,但应该还是大有与男人勾搭不清的这个可能的。
一眨眼,十四年光阴过去了。
夏姬相对安宁地在郑国呆了十四年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楚国巫臣趁着一次出使的机会绕道郑国,说自己是奉楚王之命,向夏姬求婚,前来迎娶她的。
郑国君自然连声答应。
于是,巫臣终于一偿夙愿,将夏姬拐到了齐国,并很快将家人接了出来,再一起逃到晋国去。
楚王和子反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上了巫臣的大当。这小子当年劝架的时候,就没安着好心。
欲火烧心的子反,对巫臣的报复是可怖的。他将巫臣留在楚国的亲友一律灭族。而曾经与继母颠鸾倒凤的黑腰,也付出了身首异处的代价。
巫臣的报复则是培植吴王国的作战能力,使之成为楚国的大敌。楚国从此陷入与吴王国无止境的战役中。
另一种说法是:连尹襄老在娶夏姬之后,死在对晋作战中。
夏姬便跟庶子黑腰私通。
此事被早已安下心的巫臣打听明白后,便以此向夏姬要胁,当然也利诱:承诺将襄老的遗体从晋国弄回来安葬;还许诺要娶夏姬为正妻。
于是夏姬随巫臣私奔往齐,再投靠敌对的晋国。
子反与楚王这才发觉上了大当,逐将巫臣留在楚国的家族诛灭尽净。
巫臣再行报复。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夏姬都周旋在诸多男人中间,而且似乎魅力始终不减。
围绕着她,亡国、灭族、身死……一系列的事情周而复始地发生,而男人们始终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美丽的容颜,真有倾城倾国的威力。
民间对夏姬奇特的身世,以及她的男人们的遭遇啧啧称奇,于是村野怪谈层出不穷,野史中甚至还说,夏姬未嫁时,便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降下一位“素女”,向她传授“采阳补阴”之术。所以,夏姬才能青春长驻,姿容不衰,而她的男人们,却势必没有好下场。成为采补的“药渣”。
这个纯属屁话。
且不说“采补”的歪理邪说是否成立,光是考究年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素女经》是战国时期的著作,直到两汉年间才真正完成,而且观点在后世中不断被修改。与春秋年间的夏姬能有什么关系?
因此,夏姬可谓天生丽质。而那些男人,只好说是都在走霉运中,命该如此。
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 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及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一听,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
《诗经新台》中,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就这样,十五岁的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当上了王后,对自己的好处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是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玩厌了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及经常发呆,木讷无语。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强暴,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真正的悲剧,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及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及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及。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及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及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及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及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及痛骂杀手,叹道:“误矣!”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二子乘舟》中,记载着宣姜对姬及和姬寿的思念。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像当年的姬及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老色鬼不久一命呜呼。
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由于宣姜对这个儿子的所做所为指责痛恨,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没有勇气自杀,便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及的同母弟弟----公子顽,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安慰亡灵,巩固两国交好。
被灌醉的宣姜,被强行关进了新房。
到这个时候,宣姜已经只能算是一具躯壳、一架机器而已。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一朵鲜花,凋谢在东周大地上。
齐文姜
说句实话,文姜当年实在是不应该出嫁的。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她的美貌,比姐姐毫不逊色,而她的婚姻生活,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比姐姐还有过之。
当时的齐国,已是春秋强国之一。而强大的齐国,又有两个貌若天仙的王女,自然是诸国求婚的好对象。
宣姜许嫁卫国世子(又名急子),文姜则许嫁郑国世子姬忽。
然而和姐姐被骗嫁急子之父灵公相似的是,郑国世子却因为“齐大非偶”的流言,而单方面解除了婚约。
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
在这种心境之下,不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她居然转而和自己的亲哥哥姜诸儿之间,发生了男女私情。
纸总是包不住火,这桩风流事很快就传到了父亲齐僖公的耳朵里。这消息令齐僖公面无人色,只得匆匆为儿女另觅婚姻,将他们拆开。
正在此时,鲁桓公派人前来求亲。
这个正中齐僖公的下怀,立即满口应允,为了防闲,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决定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
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姜比诸儿还要直接,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
民间流传的《诗经南山》讥讽这桩既不善始,又不善终的婚姻,以及缺乏理智的姜诸儿兄妹: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里徘徊。去往鲁国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齐王的女儿从这里出嫁。既然她已经嫁了,你为什么还想要她回来?
葛麻鞋成对,帽带成双,去往鲁国的道路如此平坦,齐王女顺着这条路前往鲁国。已经是出发去了,你为什么又要跟着不放?
麻该怎么种?在田地里横直成行。娶妻怎么做?必须要禀告父母。既然已经禀明了父母,好事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
柴该怎么劈?没有斧头是不行的。娶妻怎么做?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经依着规矩成了婚,怎么会坏到这种地步?
作为父亲,齐僖公对自己两个不争气的女儿又羞又恼。在终于将文姜嫁出之后,他拒绝宣姜与文姜的归省,即不让她们回娘家。这个决定,用在文姜身上倒还有些道理,但是用在宣姜身上,就是太不公平了--白天还是万千宠爱的公主,晚上就被无耻老头强暴,无辜的少女眼泪还没抹去,却成了家族的羞耻--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当爹的怕女儿回了娘家就拒绝回卫国,给自己惹来麻烦。
无法归省,就不可能与姜诸儿再继前缘。齐文姜只得安心做她的国君夫人。她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同与姬季友。
生育有功,美貌非凡,娘家又实力超群,文姜在丈夫鲁桓公面前,真是地位稳固,没有办不到的事。
鲁桓公十四年,碍事的齐僖公终于一命归西,姜诸儿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襄公。文姜理所当然地随着浩大的仪仗,前往阔别十八年的故乡齐国贺喜。
一直对文姜念念不忘的齐襄公听说妹妹夫妇返国,心花怒放,给予最高规格的待遇:亲自到边境迎接鲁桓公及夫人齐文姜。
十八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妃嫔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
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逐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
鲁桓公独个人被丢在驿馆里,孤枕冷衾,想着从前老丈人隐晦的提醒,耳边又不时传来风言风语,心情恶劣,饱受煎熬。
当心满意足的文姜再次出现的时候,早已按捺不住心头怒火的鲁桓公迎面一个耳光掴去,痛斥姜氏兄妹乱伦的禽兽行径,下令立即启程返国,回去再跟文姜算帐。
文姜大惊,将鲁桓公声言报复的说话通过侍丛传给奸夫兼兄长的齐襄公,要求他维护自己的平安。
齐襄公团团乱转之后,顿起杀机。下令在临淄的牛山设下筵席,借口请妹夫饮宴出游,将鲁桓公哄了出来。
人在他乡,鲁桓公无奈,强忍着怒火出了门。
在这场宴席上,鲁桓公被齐国的臣工们灌得酩酊大醉。
回去的路上,与桓公同车的公子彭生奉襄公之命下了手。桓公被弑于车内。可叹桓公,本是年青有为的一国之君,现在不但被妻子背叛,还被奸夫杀害。
得知消息的鲁国留守大臣,悲痛无比,在扶立世子姬同继位为庄公之后,便前往齐国迎回桓公的灵柩,并要求追查国君猝死的原因,要求齐国给一个交代。
追查的结果当然是明摆着的:刚刚还在邀功请赏的彭生,转眼就成了齐襄公的刀下鬼替罪羊。
彭生被主君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乱伦,以至弑夫,现在又嫁祸他人。
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
姜氏兄妹料理完鲁桓公的丧事,将这件事勉强支撑过去,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享受起二人世界来。
《诗经载驱》曰:“载驱薄薄,蕈弗朱鞟,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弥弥,鲁道有荡,齐子其弟。文水滔滔,行人俪俪,鲁道有荡,齐子遨游”
四匹骏马拉着轻车,外饰豪华铺陈柔软,文姜与兄长襄公共乘一车,那前往鲁国的平坦道路他们看不到,过路人的眼光他们也看不到,只顾在车中寻欢作乐,乘着车四处游玩。
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吃不消各方非议,派遣臣工到齐国来,接母亲回鲁国去为父亲守寡。文姜拗不过公理,只得恋恋不舍地登上马车。当辘辘的车轮行驶到齐鲁之间的禚地时,文姜停住了脚步,不愿再向前行,对鲁国的大臣说:“此地不齐不鲁,正是我的家呀。”
鲁庄公身为人子,只得默许了她的选择,在祝邱建了一座宫殿,让母亲住在那里。
姜诸儿听说妹妹长住禚地,心领神会,也在附近的阜盖了一座宫室,作为自己出猎的行宫。
此后,姜诸儿频频“行猎”,目的地当然都是禚地了。这对漏网之鱼,在禚地逍遥法外,快活无比。
姜诸儿此时后宫空虚,有名份的女人不过侧室连妃一人。和妹妹的风流韵事也惹来诸多非议。于是他决定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周庄王的妹妹。按照礼制,“王姬”的婚礼是要由公侯来主持的。于是这桩任务落在了同样姓姬的鲁庄公头上。
鲁庄公的身份在婚礼上实在是很困窘的:姜诸儿是他的舅父,也是他的杀父仇人,更是他母亲的奸夫。这位主婚人就在这种难堪的场面中,为齐襄公主持了这场婚礼。更是成为诸侯之间的笑料。
然而政治一向与情理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齐襄公邀鲁伐卫,也就是两舅甥相约,到妹妹兼姨妈宣姜出嫁的国家打了一架。
为了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了这位“假子”。
珠光宝气眩了庄公之目,年方弱冠的鲁庄公顿时对这位舅父大生好感,杀父之仇全抛到了脑后。
不久,王姬为齐襄公生下了一个女儿。文姜按捺住满腹醋意,不顾年龄悬殊,将尚在襁褓中的外甥女许配给了自己已经十九岁的儿子鲁庄公。还说,为了亲近母亲的家族,就是等这婴儿二十年又有何妨。鲁庄公早已被母亲降服,齐襄公更不敢违抗妹妹的意志。姻缘就此缔定。
齐襄公的正妻王姬得知丈夫与小姑之间的乱伦关系,大受刺激,更难堪于寂寞孤独,不久死去。襄公也不再复立正妻。
此事再次成为诸国间的话柄。
五年又过去了。齐国发生了内乱,大夫连称及管至父勾结,更以立正夫人的承诺,与齐襄公侧妃连妃内外勾通,将出游归来的齐襄公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说齐襄公在那日出游归来的途中,看见当年被他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
公主的称呼,似乎直到秦时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在此之间,周天子的女儿,也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至于战国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真是,蛮子终究是蛮子,一点没受上邦的教化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
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她们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其实,是有可能遭禹流放了……)。
走到湖南苍梧山的时候,年纪已经老迈的舜帝一病不起,去世了。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像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据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她们死后,人们将她们奉为湘江的女神,依生前身份的不同,娥皇被封为“湘君”,女英则为“湘夫人”。湘江边沾着她们泪痕的斑竹,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她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事迹,只有骚人墨客,在诗词歌歌赋里不断哀悼追思她们的身影;只有点点斑竹,至今随风摇曳。
情人杀手--夏姬
很多人都在质疑公主们的美貌。
当然,《诗经硕人》中描绘的齐国公主庄姜,完全可以免去这种疑问。公主是美女,这种比率应该是极高的。至于她们生长的非正常环境,是否会影响她们的光采?我认为不会,因为她们从小就在那种环境里生活,她们认为那就是正常的生活了。
而她们的母亲,几乎都是大范围选美中的佼佼者,因此,公主们即使不是美得国色天色,至少也是“好看”的女子。当然,性格脾气操行,偶不担保。
这里要讲的一位公主,就是美得出类拨萃,操行却让人无话可说的一位。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即约在640年前后,在郑穆公的后宫里,一个女婴出生了。
这个女婴,史书上没有记载下她正式的姓名,只留下了一个称呼。当时的女子,称呼既有从父的,也有从夫,当然也有从子的。她的称呼便是从子的那一种。
她被称为夏姬。就是因为成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夏征舒。
夏姬无疑是一个美得无可比拟的女子。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摄影技术,我们看不到她的姿容仪态。如果换在现代社会,她应该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大众情人”,而且老少通杀。
哎,真是通杀啊,因为凡是跟她有过关系的男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祸及家族,甚至亡国。早死还算是命最好的。
这位性感尤物,因此被卫道士们认为是“不祥之人”。我们则可以用现代的辞汇,称她为“情人杀手”。
夏姬可能并不是郑穆公宠妃所生的女儿,因为美艳不可方物的她长大以后,居然只是被许配给小小陈国的一位大夫御叔为妻而已。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她犯了跟齐文姜一样的毛病,跟自己的亲哥哥公子蛮勾搭上了,结果公子蛮没两年就死啦……
但是,初婚的丈夫身份不高,并不影响美貌的震撼力。
独生子十来岁的时候,御叔病死了。成为寡妇的夏姬居住在一个叫株林的地方。
陈灵公刚刚即位,便打起了这位成熟美艳寡妇的主意。还让她的儿子夏征舒继承了父亲的大夫职位。
打夏姬主意的男人当然不止陈灵公一人,成为入幕之宾的,也不止他一个。
和陈灵公一样,被夏姬选中的男人还有两位,都是朝中的贵族大臣,一个叫公孙宁,一个叫仪行父。
也不知道夏姬是如何居中调停的,最后,这三个男人居然能够和平共处,每当夏征舒外出,他们仨就轮流跑去跟夏姬幽会。
夏姬倒也一碗水端平,连自己的内衣,都一人送了一件。
君臣三人,穿着情妇送的内衣去上朝。
但是,他们议的不是政,而是共同的情人夏姬。这三个男人,居然不顾满朝文武的侧目,公开讨论夏姬的风情万种,并兴高采烈地赞不绝口。
大臣泄治是朝中的正人君子,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并对陈灵公加以劝谏。
陈灵公对败兴的泄治衔恨在心,暗地里纵容孔宁、仪行父,让他们杀害了泄治。
朝臣噤若寒蝉。
三个奸夫于是没了忌惮,干脆公开在夏家摆下酒宴,与夏姬饮酒作乐。
三杯下肚,本来就没多少脑子的三个家伙,更是满口胡柴。居然当着夏征舒的面,说他是他们共同的儿子,并议论起他的相貌,到底像谁更多一点?
夏征舒本来就对母亲的行为隐怒在心,这时又遭如此羞辱,更是怒火中烧。
气头上的人是不会想前顾后的。于是,夏征舒找来家中的武士射手,埋伏在路边,当三个奸夫找完乐子出门的时候,射手便箭下如雨。
陈灵公当场毙命,公孙宁和仪行父作为臣子,当然不会与陈灵公走在一起,于是得以脱逃性命。
这时是公元前599年,正是楚庄王想要称霸诸国的时候。
公孙宁与仪行父逃到楚国,向楚庄王控告夏征舒的“弑乱”行为。
楚庄王闻讯大喜,一喜正好可以攻城掠地、扬名立万,二喜可以一窥夏姬的美色。于是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讨伐陈国。
小小的陈国自然不是强大的楚国对手,更何况陈灵公虽然是无耻之徒,总归还是国君。夏征舒弑君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兵败如山倒,夏征舒死于乱兵之中。
楚庄王如愿以偿地灭了陈国,临走,还没忘了夏姬,将她带回了楚国。
夏姬的美色,令楚庄王神魂颠倒--咦,楚国可是个出美女的地界,已经生育过的夏姬,这时至少应该已是四十多岁的妇人了吧,居然能把见惯美色的楚庄王迷得七颠八倒,那定是不同凡响。
被夏姬迷住的不止是楚庄王,还有朝中重臣子反。
两君臣为了争夺夏姬,争闹不休。
楚国有一位大臣,封为申公,名巫臣。这时他出来劝架了,说:“这个女人可是不祥的人啊,丈夫早死,情夫、儿子又死于非命,更拖累陈国灭亡。世上这么多美丽的女子,何必娶她呢?还是不要娶她的好。”--“杀御叔,弑灵公,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天下多美妇人,何必取是?”
楚庄王和子反都是很相信这种吉凶说法的,于是不得不悻悻然地打消这个想头。
但是夏姬毕竟是郑国的公主,总得给她安排个出路。
刚好,有个老贵族连尹襄老死了妻子,于是楚庄王将夏姬许配给了他。
嘿,连尹襄老的飞来艳福还没享到两年,就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的一场战役中被晋军一箭射中,丧了性命。
连尹襄老战死,不甘寂寞的夏姬很快就跟后夫已经成年的儿子黑腰私通上了。
楚国人对夏姬“不祥”“淫乱”的名声十分反感,楚王不得不将她送回郑国娘家去。
夏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大概也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猜想身为郑国国君的姐姐,又有如此经历的她虽然无法再嫁,但应该还是大有与男人勾搭不清的这个可能的。
一眨眼,十四年光阴过去了。
夏姬相对安宁地在郑国呆了十四年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楚国巫臣趁着一次出使的机会绕道郑国,说自己是奉楚王之命,向夏姬求婚,前来迎娶她的。
郑国君自然连声答应。
于是,巫臣终于一偿夙愿,将夏姬拐到了齐国,并很快将家人接了出来,再一起逃到晋国去。
楚王和子反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上了巫臣的大当。这小子当年劝架的时候,就没安着好心。
欲火烧心的子反,对巫臣的报复是可怖的。他将巫臣留在楚国的亲友一律灭族。而曾经与继母颠鸾倒凤的黑腰,也付出了身首异处的代价。
巫臣的报复则是培植吴王国的作战能力,使之成为楚国的大敌。楚国从此陷入与吴王国无止境的战役中。
另一种说法是:连尹襄老在娶夏姬之后,死在对晋作战中。
夏姬便跟庶子黑腰私通。
此事被早已安下心的巫臣打听明白后,便以此向夏姬要胁,当然也利诱:承诺将襄老的遗体从晋国弄回来安葬;还许诺要娶夏姬为正妻。
于是夏姬随巫臣私奔往齐,再投靠敌对的晋国。
子反与楚王这才发觉上了大当,逐将巫臣留在楚国的家族诛灭尽净。
巫臣再行报复。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夏姬都周旋在诸多男人中间,而且似乎魅力始终不减。
围绕着她,亡国、灭族、身死……一系列的事情周而复始地发生,而男人们始终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美丽的容颜,真有倾城倾国的威力。
民间对夏姬奇特的身世,以及她的男人们的遭遇啧啧称奇,于是村野怪谈层出不穷,野史中甚至还说,夏姬未嫁时,便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降下一位“素女”,向她传授“采阳补阴”之术。所以,夏姬才能青春长驻,姿容不衰,而她的男人们,却势必没有好下场。成为采补的“药渣”。
这个纯属屁话。
且不说“采补”的歪理邪说是否成立,光是考究年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素女经》是战国时期的著作,直到两汉年间才真正完成,而且观点在后世中不断被修改。与春秋年间的夏姬能有什么关系?
因此,夏姬可谓天生丽质。而那些男人,只好说是都在走霉运中,命该如此。
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 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及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一听,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
《诗经新台》中,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就这样,十五岁的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当上了王后,对自己的好处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是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玩厌了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及经常发呆,木讷无语。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强暴,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真正的悲剧,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及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及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及。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及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及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及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及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及痛骂杀手,叹道:“误矣!”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二子乘舟》中,记载着宣姜对姬及和姬寿的思念。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像当年的姬及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老色鬼不久一命呜呼。
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由于宣姜对这个儿子的所做所为指责痛恨,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没有勇气自杀,便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及的同母弟弟----公子顽,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安慰亡灵,巩固两国交好。
被灌醉的宣姜,被强行关进了新房。
到这个时候,宣姜已经只能算是一具躯壳、一架机器而已。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一朵鲜花,凋谢在东周大地上。
齐文姜
说句实话,文姜当年实在是不应该出嫁的。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她的美貌,比姐姐毫不逊色,而她的婚姻生活,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比姐姐还有过之。
当时的齐国,已是春秋强国之一。而强大的齐国,又有两个貌若天仙的王女,自然是诸国求婚的好对象。
宣姜许嫁卫国世子(又名急子),文姜则许嫁郑国世子姬忽。
然而和姐姐被骗嫁急子之父灵公相似的是,郑国世子却因为“齐大非偶”的流言,而单方面解除了婚约。
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
在这种心境之下,不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她居然转而和自己的亲哥哥姜诸儿之间,发生了男女私情。
纸总是包不住火,这桩风流事很快就传到了父亲齐僖公的耳朵里。这消息令齐僖公面无人色,只得匆匆为儿女另觅婚姻,将他们拆开。
正在此时,鲁桓公派人前来求亲。
这个正中齐僖公的下怀,立即满口应允,为了防闲,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决定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
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姜比诸儿还要直接,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
民间流传的《诗经南山》讥讽这桩既不善始,又不善终的婚姻,以及缺乏理智的姜诸儿兄妹: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里徘徊。去往鲁国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齐王的女儿从这里出嫁。既然她已经嫁了,你为什么还想要她回来?
葛麻鞋成对,帽带成双,去往鲁国的道路如此平坦,齐王女顺着这条路前往鲁国。已经是出发去了,你为什么又要跟着不放?
麻该怎么种?在田地里横直成行。娶妻怎么做?必须要禀告父母。既然已经禀明了父母,好事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
柴该怎么劈?没有斧头是不行的。娶妻怎么做?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经依着规矩成了婚,怎么会坏到这种地步?
作为父亲,齐僖公对自己两个不争气的女儿又羞又恼。在终于将文姜嫁出之后,他拒绝宣姜与文姜的归省,即不让她们回娘家。这个决定,用在文姜身上倒还有些道理,但是用在宣姜身上,就是太不公平了--白天还是万千宠爱的公主,晚上就被无耻老头强暴,无辜的少女眼泪还没抹去,却成了家族的羞耻--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当爹的怕女儿回了娘家就拒绝回卫国,给自己惹来麻烦。
无法归省,就不可能与姜诸儿再继前缘。齐文姜只得安心做她的国君夫人。她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同与姬季友。
生育有功,美貌非凡,娘家又实力超群,文姜在丈夫鲁桓公面前,真是地位稳固,没有办不到的事。
鲁桓公十四年,碍事的齐僖公终于一命归西,姜诸儿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襄公。文姜理所当然地随着浩大的仪仗,前往阔别十八年的故乡齐国贺喜。
一直对文姜念念不忘的齐襄公听说妹妹夫妇返国,心花怒放,给予最高规格的待遇:亲自到边境迎接鲁桓公及夫人齐文姜。
十八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妃嫔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
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逐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
鲁桓公独个人被丢在驿馆里,孤枕冷衾,想着从前老丈人隐晦的提醒,耳边又不时传来风言风语,心情恶劣,饱受煎熬。
当心满意足的文姜再次出现的时候,早已按捺不住心头怒火的鲁桓公迎面一个耳光掴去,痛斥姜氏兄妹乱伦的禽兽行径,下令立即启程返国,回去再跟文姜算帐。
文姜大惊,将鲁桓公声言报复的说话通过侍丛传给奸夫兼兄长的齐襄公,要求他维护自己的平安。
齐襄公团团乱转之后,顿起杀机。下令在临淄的牛山设下筵席,借口请妹夫饮宴出游,将鲁桓公哄了出来。
人在他乡,鲁桓公无奈,强忍着怒火出了门。
在这场宴席上,鲁桓公被齐国的臣工们灌得酩酊大醉。
回去的路上,与桓公同车的公子彭生奉襄公之命下了手。桓公被弑于车内。可叹桓公,本是年青有为的一国之君,现在不但被妻子背叛,还被奸夫杀害。
得知消息的鲁国留守大臣,悲痛无比,在扶立世子姬同继位为庄公之后,便前往齐国迎回桓公的灵柩,并要求追查国君猝死的原因,要求齐国给一个交代。
追查的结果当然是明摆着的:刚刚还在邀功请赏的彭生,转眼就成了齐襄公的刀下鬼替罪羊。
彭生被主君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乱伦,以至弑夫,现在又嫁祸他人。
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
姜氏兄妹料理完鲁桓公的丧事,将这件事勉强支撑过去,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享受起二人世界来。
《诗经载驱》曰:“载驱薄薄,蕈弗朱鞟,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弥弥,鲁道有荡,齐子其弟。文水滔滔,行人俪俪,鲁道有荡,齐子遨游”
四匹骏马拉着轻车,外饰豪华铺陈柔软,文姜与兄长襄公共乘一车,那前往鲁国的平坦道路他们看不到,过路人的眼光他们也看不到,只顾在车中寻欢作乐,乘着车四处游玩。
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吃不消各方非议,派遣臣工到齐国来,接母亲回鲁国去为父亲守寡。文姜拗不过公理,只得恋恋不舍地登上马车。当辘辘的车轮行驶到齐鲁之间的禚地时,文姜停住了脚步,不愿再向前行,对鲁国的大臣说:“此地不齐不鲁,正是我的家呀。”
鲁庄公身为人子,只得默许了她的选择,在祝邱建了一座宫殿,让母亲住在那里。
姜诸儿听说妹妹长住禚地,心领神会,也在附近的阜盖了一座宫室,作为自己出猎的行宫。
此后,姜诸儿频频“行猎”,目的地当然都是禚地了。这对漏网之鱼,在禚地逍遥法外,快活无比。
姜诸儿此时后宫空虚,有名份的女人不过侧室连妃一人。和妹妹的风流韵事也惹来诸多非议。于是他决定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周庄王的妹妹。按照礼制,“王姬”的婚礼是要由公侯来主持的。于是这桩任务落在了同样姓姬的鲁庄公头上。
鲁庄公的身份在婚礼上实在是很困窘的:姜诸儿是他的舅父,也是他的杀父仇人,更是他母亲的奸夫。这位主婚人就在这种难堪的场面中,为齐襄公主持了这场婚礼。更是成为诸侯之间的笑料。
然而政治一向与情理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齐襄公邀鲁伐卫,也就是两舅甥相约,到妹妹兼姨妈宣姜出嫁的国家打了一架。
为了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赢得鲁庄公的认可,齐襄公将战后所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了这位“假子”。
珠光宝气眩了庄公之目,年方弱冠的鲁庄公顿时对这位舅父大生好感,杀父之仇全抛到了脑后。
不久,王姬为齐襄公生下了一个女儿。文姜按捺住满腹醋意,不顾年龄悬殊,将尚在襁褓中的外甥女许配给了自己已经十九岁的儿子鲁庄公。还说,为了亲近母亲的家族,就是等这婴儿二十年又有何妨。鲁庄公早已被母亲降服,齐襄公更不敢违抗妹妹的意志。姻缘就此缔定。
齐襄公的正妻王姬得知丈夫与小姑之间的乱伦关系,大受刺激,更难堪于寂寞孤独,不久死去。襄公也不再复立正妻。
此事再次成为诸国间的话柄。
五年又过去了。齐国发生了内乱,大夫连称及管至父勾结,更以立正夫人的承诺,与齐襄公侧妃连妃内外勾通,将出游归来的齐襄公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说齐襄公在那日出游归来的途中,看见当年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