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不破,收费难止
银行喊冤说,这是由中国银联向商业银行收取跨行查询费引起的。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平心而论,银联以网络资源被占用为代价向跨行查询者提供了服务,向使用者收费不能说是违反市场经济有偿服务原则的。问题在于,服务价格本来是在供求双方协商同意的基础上确定的,为什么银联对跨行查询费、转账费说收就收,要收多少就收多少,顾客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呢?不难发现,垄断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在竞争性领域,供给者和需求者达到充分数量,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市场可以展开充分竞争,市场均衡价格在供求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形成。在垄断领域,独家经营的供给者失去掣肘,在逐利本能的驱动下,就有可能“说唱就唱”,制定远高于均衡价格的垄断价格。中国银联正是如此。
本来,当年国家组建中国银联的本意是实现国内银行卡的互联互通,减少交易成本,便利民众用卡,抵御跨国公司以全球垄断优势在中国攫取垄断利润。但现在银联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垄断性质的机构,它面对着无可选择地使用其网络的用户,独揽网络收费话语权是不奇怪的。正因为垄断,银联才敢实行“黑箱”定价,从跨行取款收费到跨行查询收费,均未向社会公布收费标准的测算方法,也没有进行任何听证。结论有两点:一是对银联“收你没商量”的问题,不打破其垄断地位是很难解决的。二是政府部门对银联垄断价格不能坐视不管,要履行监管职能,通过价格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实行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
“国际惯例”只是一个借口
我们再把分析视野转向商业银行。虽然跨行查询收费“始作俑者”是银联,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不是“无辜”的———它们除了把银联收的0.2元转嫁给持卡人外,自己又加收了0.1元,至少存在“搭便车”提价问题,不能把“皮球”往银联一推就了事。
如果我们把视野转向国际,不难发现,“跨行查询费”其实不是什么国际惯例,而只是一个拉大旗作虎皮的借口。免费银行卡实际上是由储户存贷利差支付的,并不是“免费的午餐”;银行一刀切、一窝蜂增加收费反映银行管理的稚嫩。
报载,在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历史悠久的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均不收取年费。花旗银行由于有比较发达的清算系统,客户所有的账户都可以连接在一起,只办一张借记卡就可以了。香港有两家类似中国银联的银行卡网络,凡本网内的ATM跨行取款均不收手续费,更不要说跨行查询收费了。
再比较中英银行。ATM跨行查询余额:中国收费,英国免费。储蓄卡年费:中国不少银行开始收取,英国免费。信用卡年费:中国不少银行收取;英国普通信用卡免费。小额账户费用:中国不少银行开始征收,英国银行不收费。
我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我开户的LloydsBank发的银行卡有提款卡、支票卡、借记卡、信用卡。除了信用卡可能要交年费(往往有名目繁多的优惠免除年费)外,其他卡都是免费的。我回国前把我一个账户钱都取光了,银行没有收小额账户管理费,每月还花6毛钱国际航空费给我寄账单,通知我:账上有 3分钱利息,一直寄了3年。
可见,与洋人相比,中国金融界的“市场经济观念”可是强多了。一个不无讽刺意味的奇怪画面清楚地呈现在国人面前:在资本统治的西方发达国家,顾客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银行细致入微的金融服务,却很难发现它“见钱眼开”,变着花样敲顾客的钱的问题。但在号称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中国,国有银行却对老百姓锱铢必较,存钱少了要收费,点零钞要收费,跨行取款要收费……如今,就连自己在机器上查询一下余额,也要收费了。难怪有网民在网上发牢骚,建议银行以后加收门票算了。
银行实施的是“赶”客战略
我相信,西方商业银行使用类似中国银联的公共金融网络系统时,网络商向银行收取网络使用费是免不了的。为什么西方商业银行大都内部消化这种费用,不对持卡人加收费用,而中国商业银行不仅把这种费用全部“照单”转嫁给持卡人,还要趁机加收呢?我认为,这反映了中外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差异。管理学上有一个关系营销理念认为,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不是来自于买卖双方的交战关系,而是来自于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建立和维护一个忠诚的顾客可以为企业获得极大化和长期的利益奠定良好的基础。顾客可以在这种长期关系中获个性化服务、特殊或优惠待遇和情感满足等利益。因此,关系营销的重点在于保持和改善现有的顾客而不是获得新顾客:保留一位现有顾客比吸引一位新顾客的成本要低得多。西方银行正是基于关系营销的理念,非常重视保持和改善现有的顾客,千方百计强化与顾客的关系,使顾客在享受银行服务时,不仅能够得到服务本身的效用、满足其特殊的需要,而且使顾客能够从接受银行服务的行为过程中获得社会情感方面的满足。因此,它们不与储户斤斤计较蝇头小利,而是实施银行卡免费、跨行查询免费等多种优惠,为的是与顾客保持长期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打着“与国际接轨”的幌子,不断变着花样地单方面决定对原有的免费服务实行收费,完全不考虑储户的感受,伤害了与顾客的感情,实际上实施的是在不断打击和驱赶现有的顾客的战略。在外资银行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银行的决策者不担心实施一系列引起消费者普遍不满的收费政策会失去人心,失去关系,最后丢了市场,把金融市场拱手送给外资银行,这是不可思议的。我国银行业如果用此思路与外国强大的银行金融业同台竞争,那是非失败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