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歌》明清预言简解(上)

发表:2006-05-23 18: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烧饼歌》是中国古代著名预言,相传是辅佐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伯温)所著。据说一日朱元璋一边吃烧饼,一边让刘伯温预卜朱家天下的气数如何,君臣一问一答,便形成了《烧饼歌》的内容,《烧饼歌》中的预言,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说到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其中的预言,往往藏头露尾,很象谜语一般,颇为费解。

烧饼歌的大部份内容已经在历史上发生了。我们来大体回顾一下,刘伯温是如何预言从明初到清末的历史的。

明朝的气数

《烧饼歌》这样记载──

帝问曰: “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
基答曰: “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

中国自古乱治交替,王朝更迭,一个王朝建立的时候,灭亡的时间已经定下了。届时自有昏君出世,奸臣乱朝,生灵图炭,成就天意。然而每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天下能够万年永存,朱元璋提出的这个问题,对刘伯温的智慧是一个考验。

明朝自太祖起,到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止,共历十八帝,两百七十余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于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这个明思宗朱由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羽钧)的孙子。因此“万子万孙”,这句看似恭维的话,却蕴涵着对明朝气数的预言。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

朱元璋算不上一个宽容大度的皇帝,但是古人都相信天意,皇帝更不例外。从“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这句话来看,朱元璋还算是讲道理的。而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皇帝。因此刘伯温先要寻得个“免死”令后,方才继续。

燕王篡位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江山,移南偏北阙, 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
帝曰:“朕今都城筑得坚固,守甚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观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

朱元璋灭了元朝,建都南京。当时北方地区和东北仍然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朝中曾有议论要迁都北京以巩固北方的统治。但是朱元璋起兵南方,大臣也多是南方人,加上江南富饶,且迁都耗费巨大,最终没有实现。朱元璋派了他的儿子们镇守北方重镇,以为折衷方案,但是却为日后的燕王篡位打下了伏笔。

由于太子短命,朱元璋死后由孙子、太子标的儿子[左火右文]来继承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年号建文。刘伯温所说的“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意思是:太子标虽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所以这句话自然是应验了,当时刘伯温已经过世二十余年。

建文帝即位时,全国上下有二十多个由朱元璋封的藩王。他们拥兵自重,对朝廷造成威胁。建文帝采纳大臣建议实行“消藩”,诸王中有的被废黜,有的被处死。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以“靖难”为名起兵,杀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乐,这就是明成祖。“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便由这个历史事实来应验了。燕王朱棣曾得力于一位隐士的辅佐,这个人叫姚广孝,他十四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此人的角色倒是有点象刘伯温,也是精通“阴阳术数”的人。朱棣称帝后曾赐他美女、房子,姚广孝都没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后来姚广孝参与编篡了著名的《永乐大典》。这么一来,刘基说的“秃顶人来文墨苑”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

土木之变

基曰:“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

明朝曾经“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好几个。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兵亲征,打败鞑靼和瓦刺,巩固了明朝的边防,这就是“御驾亲征得太平”所指。后来瓦刺势力复盛,到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帝)的时候,瓦刺势力已经严重威胁了明朝边境,而当时明朝的军政大权已经落到宦官王振手中。公元1440年瓦刺王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不懂军事的王振调动五十万大军,协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所预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大臣主战主和意见不一。最后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景泰皇帝)为帝,诛杀王振余党,同时调集各地明军勤王。也先挟英宗率大军直抵北京城下。英宗约人出城议和,遭到于谦的拒绝。于是,瓦刺军便疯狂攻打城门,于谦率众奋勇迎战。一连打了三天三夜,结果也先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来了。英宗回归后总想找机会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来。但是自已是被弟弟救回来的,不敢马上发难。后来景泰皇病重,英宗在过去逃跑派的拥簇之下,来到东华门称帝,说是景泰皇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复位处理国事。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国压瑞云七载长”指景泰皇帝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是关于英宗被俘又被送回的故事。

宦官乱政

《烧饼歌》中有这样的记载: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刘伯温所说“天下大乱矣”是对明朝中后期统治的贴切描述。英宗复位以后,宦官再次掌握朝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干预政事则处斩。而朱棣起兵时,由于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帮助,于是对宦官开始信用。特务机构“东厂”完全由宦官提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门教宦官识字。从此以后,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干预政事的规定便被废弃了。在明孝宗、武宗、世宗几朝,宦官的权势越来越重,忠良之士遭到杀害,明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明神宗即位初年,当时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作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清丈土地,巩固边防,发展农业水利。“长大金龙太平时”是指张居正为相首辅的时的中兴,但这种回光返照式的振兴没有能够改变明朝的命运。神宗成年后亲自主政,而其主政的方式便是几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势力糟蹋明朝的国基。

“八千女鬼乱朝纲”一语体现了中国预言的经典表现手法。“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指明神宗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魏忠贤还劝神宗趁年轻力状赶快享乐,这正中神宗下怀,于是他越发日夜与其妃子们寻欢作乐。“老练金龙精旺壮”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美女之中。

明朝灭亡

祟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君主,他杀魏忠贤,罢黜阉党,但这一切对于挽救明朝天下都已经太晚了。国政腐败,民不聊生,天灾接踵而来,农民起义四起。朱由检的皇帝生涯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同这些东西打交道。祟祯即位那年,陕西一年无雨,规模巨大的明末农民起义开始了。祟祯十七午(公元1644年),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同年,李自成建政西安,国号大顺。这年二月,李自成统兵从西安出发,目标直指北京。三月,李军攻陷北京,祟祯皇帝自杀,明朝结束了。让我们来看一看对这段历史刘伯温是如何预言的。

《烧饼歌》中说: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卦曰:“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是字谜,“木下一了”是李,“目上一刀”为自,“一戊丁”是成。这句话点明了李自成的名字。

“万子万孙”指祟祯皇帝,“祖宗山上贝衣行”说的还是他。“宗”上边加个“山”,就成了“祟”字;“上”、“贝”、“衣”三字合起来,又得了一个“祯”字。而“行”就是指祟祯的死,因为古时皇帝死了叫做“大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显然是指明朝历经十八代君主后灭亡,满清统治中原,公侯将相自然不必再朝见中原(明朝)君主。当然,如果刘伯温不把事情点明,朱元璋是听不懂其中的玄机的。否则听到自家天下灭亡的过程脸色一定不好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