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被清晨雨水滋润的鲜花怒放的玫瑰园,我们来到白宫的核心区——布殊总统的生活区。总统亲自出门迎接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在场的副总统切尼丶国家安全顾问丶白宫办公厅主人丶总统撰稿人丶新闻发言人等高级官员。在开场白中,布殊总统热情地介绍说:“这是我自己的客厅,这里只接待朋友。你们是来自中国的追求信仰自由的基督徒,你们是有勇气的人,我在这里会见你们,乃是向你们表达我的敬意。”
基督徒之间的分享
显然,这不是一次冠冕堂皇的官式会见,与不久前布殊同胡锦涛在办公室中的会面完全不一样。我猜想,作为基督徒的布殊与作为无神论者的胡锦涛之间,显然没有甚么共同的语言。另外,说话自由随意的布殊很难忍受胡锦涛那刻板的背书腔调。
我们之间的谈话却轻松而温馨。我没有觉得总统的职位构成了压抑感,我把会谈看作是一位美国基督徒与三名中国基督徒之间美好的分享。我和王怡分享了我们信仰的经历:我们的妻子都比我们先成为基督徒,在属灵的道路上,妻子是我们的“老师”。这样的经历与布殊有着相似之处——第一夫人也是总统属灵意义上的老师,是她将丈夫带出了那段迷惘彷徨的青春岁月。听到这里,布殊哈哈大笑说:“是的,我在家里全都听劳拉的。”他也坦诚青年时代曾经染上酗酒的恶习,是信仰改变了他的一生。
信徒应走到日光下
我们会谈的重点,是当前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布殊总统建议中国接近一亿的家庭教会信徒,勇敢地走出地下状态,走到日光之下。他反问说:“假如中国的一亿信徒都去要求合法登记,中共当局能怎么办呢?”
谈到这里的时候,我便把我们在北京的方舟教会编辑的《方舟》杂志送给总统,告诉他说,我们编辑这样的刊物,正是试图鼓励中国的信徒们像马丁.路德.金一样,追求信仰自由以及普遍意义上的人权。
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自己写的访问美国的随笔集《光与影》送给布殊总统,当他看到书中有他与劳拉的照片时,像孩子般地笑了,这样的笑容,不会在中国领导人脸上出现。我告诉总统先生,这本书刚刚出版一个月便被当局查禁了,上海甚至焚烧了数千册。总统拍拍我的肩头说:“放心,在我们国家,它是不会被禁的。”随即,王怡将一部关于中国家庭教会的纪录片《十字架》的DVD送给总统,并告知这部纪录片在国内翻刻了数百万份,对青年一代中国人走向耶稣基督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李柏光也将两年前撰写的一部介绍美国社会的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书送给总统。
会谈不知不觉延长
布殊总统高兴地收下了这几份礼物,然后快步走进旁边的办公室,拿出几件给中国客人的礼物:我们三人每人得到了一件镌刻着他名字的领带夹。总统很细心,还分别送给我和王怡的妻子一件别致的袖扣——在谈话中,他曾称赞我们的妻子,说她们比你们本人更有勇气。总统还冲着李柏光打趣说:“因为你没有妻子,所以你就不能得到这份礼物了。”
本来半个小时的谈话,不知不觉地延长到一个小时。后来,白宫的一位官员说,你们是总统六年来接见的第一批来自中国民间的客人,白宫以前安排的会谈,很少有延长这么久的。会谈的时候,我就坐在布殊总统左手边,距离他不到半米的距离,他跟我以前想像的一模一样。我喜欢布殊单纯的价值观及朴实的家庭观,尽管在这个花花公子克林顿走红的时代里,这样的人时常遭到嘲笑。
(苹果日报 200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