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变味:倒卖试题 篡改成绩

发表:2006-02-08 16: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大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林匹克联赛(即信息学“奥赛”)落幕后,内蒙古赛区部分选手的家长却爆出作弊内幕,可以花钱“操作”,可以篡改成绩,也可以买卖试题,种种的弊端令家长不服。

据新华网报导,一些家长表示,为了走“奥赛”获奖免试上大学这条捷径,孩子已弃学多年,其他学科基本上荒废了。并说,省吃俭用上高价培训班、买便携 电脑,谁想到把孩子领上这么一条邪路……”

大学“捷径”家长趋之若鹜

历年来,不少知名高校都从联赛获奖选手中破格录取大学生,因此信息学奥赛被视为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打开一扇上大学的便捷之门,也因此让不少想走“捷径”上大学的学生家长趋之若鹜。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位张姓教授在这一领域中看到了商机,办起了“信息学奥赛辅导班”,收了25名学生。

复赛在2005年11月19日举行。复赛之前,张教授和辅导班另一名工作人员向学生家长提出:每人交3.5万元,其中的3万元是“活动经费”,用于辅导班的接待、公关活动。并向家长承诺:如果选手能在竞赛获奖被大学破格录取,这些钱不退,没被录取的就退还3万元活动经费。

复赛前 买到试题

一位姓刘的学生家长透露,在复赛前一天夜里,辅导班一位姓赵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说是拿到题了,可以带着孩子与张教授到我这里来做答案。赵提出拿20万元来买。最后双方以10万元成交,但赵要求只能把题泄露给10名选手。

这位家长说,拿到试题后,张教授和部分学生、家长一起连夜做出答案,并将每份答案略做修改以避免雷同,分发给部分选手及家长。

家长提出作弊证据

针对家长们的说法,张教授否认有泄露试题的事情。奥赛的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协负责人则表示曾接到几名家长的反映,但家长们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所以无法着手调查。

但却有家长拿出了一些证据。一名学生家长提供了比赛过后几个小孩互发的手机短信为证。从短信内容判断,试题泄露是在竞赛前一天晚上发生的,部分学生在当晚做出了试题的答案。

另外一名学生家长证实:自己在复赛前拿到了一张试题及答案的磁盘。

学生成绩偏低 爆篡改丑闻

复赛过后,由于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为了向家长有所交代,张教授竟然与自治区科协参与竞赛成绩测评工作的张某联手篡改成绩。张教授在去年11月20日向张某提供一张有28人的考生名单和成绩表、一个事先做好分值程序的U盘、一张20万元的存摺和2万元现金。张某没有收存摺,只拿了现金和其他作弊资料。

张某在11月23日开始依计划行事。将28人名单中的24名选手成绩全部更改。但是当晚即被监督人员发现而事情败露。张某交出学生名单、收受的现金和U盘,并交代了张教授与他“沟通”的过程。张某被停止工作,并接受审查。

“奥赛”作弊并非始于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协的工作人员说,2004年,内蒙古赛区的一名“关系”选手凭着信息学奥赛获奖证书被保送上大学后,但却因为对计算机知识一窍不通,被学校取消保送资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