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瑞士和日内瓦的故事

发表:2006-01-18 00: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让·雅克·卢梭是世界闻名遐迩的“日内瓦”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习惯于将卢梭列到“法国思想家”之列。卢梭早年因生活拮据离开日内瓦在外流浪,成名后回到日内瓦定居,却又因其思想与著作“偏激” 而被剥夺“日内瓦公民权”被迫再次远走他乡。尽管后来卢梭被日内瓦所接受,但日内瓦人对卢梭个人、其思想和作品的论战一直持续到今天。应该说,日内瓦人默认外界对卢梭身份的“模糊认识”,与日内瓦人不同派别对卢梭的论战不无关系。只有法国社会科学界明确地将卢梭定性为“日内瓦思想家”。记者长期在瑞士日内瓦工作,兹撷取卢梭与瑞士和日内瓦的几段故事以飨读者。

“日内瓦公民”卢梭

1815年之前,在法国和瑞士联邦之间有一个名叫“日内瓦共和国”的地方。几百年来,日内瓦共和国受到法国萨伏伊的觊觎,发生过1602年著名的“登城节”之战,日内瓦共和国也曾被法国军队占领,短暂地成为法国的一个外省。日内瓦共和国在 1815年以“日内瓦共和国与州”的名义加入瑞士联邦。卢梭1712年6月12日出生于日内瓦共和国老城的格朗大街40号。其父母为日内瓦公民伊萨克·卢梭和苏珊娜·贝尔纳。卢梭的一生与日内瓦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然而,不管是自愿离开还是被驱赶,卢梭始终以“日内瓦公民”自称。

卢梭成名后,关于卢梭故居也有过争论。在老城不远处有一处“卢梭故居”。据说,当年,法国众多大文豪如巴尔扎克、司汤达、雨果等来日内瓦,瞻仰的都是这处“故居”。实际上,这处房产是卢梭祖父的住宅,并没有传给贫困潦倒的钟表匠儿子伊萨克·卢梭。在日内瓦新区的古当斯大街也有一处“卢梭故居”。尽管后来这里城市改造修建了超级市场,但在超级市场最显著位置仍刻上了卢梭的父亲对他说的爱国名言:让-雅克,爱你的祖国。这里也不是真正的“卢梭故居”。卢梭出生在老城市政厅附近的格朗大街40号。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去世,10岁时,父亲又遭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卢梭。即使这样,卢梭与有钱的祖父之间也鲜有往来,更不可能继承祖父的房产。因此,格朗大街40号才是真正的“卢梭故居”。

卢梭15岁当钟表学徒谋生,因不堪忍受粗暴的待遇,16岁时为生活所迫而离开日内瓦,到处为有钱人作临时工,居无定所。后来,他遇到了贵妇德·瓦朗夫人,为其收留并改信天主教。1732年以后,在德·瓦朗夫人的庇护下,他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音乐和拉丁文,并接受了伏尔泰哲学思想的影响。此后,他当过仆从、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在巴黎,他应狄德罗之约,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文稿。1749年10月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应第戎学院的征文,以论文《论科学与艺术》中选,蜚声法国。1755年,法国第戎学院再次征文。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应征,从此确立了卢梭的在西方思想界的地位。卢梭后来客死法国巴黎郊外一个村庄,被隆重地安葬在巴黎先贤祠。可以说,卢梭一生的学术成就与法国息息相关,加上他的父亲原籍是法国,人们为卢梭贴上“法国标签”似乎顺理成章。

“卢梭岛”怀古

站在连接日内瓦老城和新区的勃朗峰大桥上,沿罗纳河方向望去,几十米外就是著名的“卢梭岛”。小岛上生长着高大的树木,鲜花盛开,是日内瓦闹中取静的一块宝地。该岛原名巴尔克岛,是罗纳河上的一块自然礁石。1583年,日内瓦人将这里修建成一座人工岛屿,使其成为保护城市的军事防御堡垒。1620年,堡垒被改造成制造火药的工场,后来,又成为建造和修理战船的码头。卢梭幼年时代曾出城玩耍,晚上回来因城门关闭被迫露宿城外。那个当年遥望着巴尔克岛的点点烛光独自流泪的孩子恐怕没有想到,该岛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

卢梭因批评新教教义和政界人士,生前被日内瓦议会剥夺了“日内瓦公民权”。1792年12月 12日,国民议会取消了一切谴责卢梭及其著作的政治裁决,恢复了他的“日内瓦公民权”,卢梭再次成为“日内瓦公民”。1830年,雕塑家普拉迪埃受命为卢梭塑像。1835年2月24日,卢梭塑像被安置在巴尔克岛上。卢梭面对日内瓦湖,神态自若地赤脚端坐在椅上,右手持羽毛笔似正凝神思考,身体微微前倾,椅下和脚旁边堆满书籍。雕像的基座上刻着“日内瓦公民--让-雅克·卢梭”(见上图),巴尔克岛因此更名为卢梭岛。这里是到日内瓦的人一定要看的景点。 1961年,陈毅在此留下“汝是弱者代言人,总为世间鸣不平”的诗句。

卢梭与伏尔泰

卢梭是日内瓦人,却因种种原因被称为“法国人”;伏尔泰是法国人,却有时以“瑞士人”自诩。卢梭和伏尔泰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既是启蒙运动的同路人,却又彼此攻击,晚年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

实际上,早年,卢梭对年长他将近20岁的伏尔泰的思想和著作推崇备至。但也许是因为两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造成他们对外界环境认知的不同。卢梭情感丰富,推崇自然主义,代表下层人民,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前文所述,卢梭自幼失去亲人的呵护,很早就不得不外出谋生,尝尽人间冷暖,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伏尔泰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产殷实。尽管伏尔泰也曾多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曾背井离乡,流亡国外,但两人的政治与理念水火不相容。1754年,卢梭受日内瓦政府的邀请从法国回到日内瓦,原本打算在家乡定居,但一听说伏尔泰在日内瓦购买了房产,义无反顾地返回了法国。1755年,伏尔泰攻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时称,没有人像你那么聪明诙谐,竟试图把我们变成畜牲,读你的书让人想匍匐而行。卢梭当仁不让地予以回击。后来,当有人发起为伏尔泰塑像募捐时,卢梭寄去了两个法郎以示嘲讽。两人的论战持续到生命的最后。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去世。33天后,卢梭客死法国。

卢梭和伏尔泰总是相伴相随。日内瓦有以卢梭命名的街道、楼房、博物馆、岛屿;同时,也有以伏尔泰命名的街道、学校、博物馆。更具有意味的是,他们去世后,被安葬在法国巴黎先贤祠的同一个墓室中。

日内瓦再次拒绝卢梭

卢梭生前与故乡日内瓦龃龉不断,死后200多年还不得安生。不久前,日内瓦市政府作出决定,不给日内瓦“卢梭博物馆”的财政补贴,“卢梭博物馆”面临关闭或“被兼并”的厄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2年,日内瓦州公共工程部在修缮格朗大街40号卢梭出生地时提议,在此建立一座“卢梭博物馆”以纪念这位最著名的“日内瓦公民”,州政府提供了20万瑞郎的启动资金,博物馆则交由一个民间私人基金会负责管理。记者应邀参观过该博物馆。它面积不足200平方米,馆内的挂图和照片反映了卢梭不同时代的生活、工作和卢梭留下过足迹的著名地点,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和6种语言的自动电子解说设备极大方便游客参观。通过30分钟的“时空之旅”,游客可以系统地了解到这位“日内瓦公民”的一生概况。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建成以来,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观众和卢梭研究者。几大本留言簿上记满了各种文字的留言,其中有不少中国游客的墨迹。博物馆还组织各种与卢梭有关的纪念和庆祝活动,为日内瓦赢得了荣誉。

然而,博物馆在移交给日内瓦市后,市政府却以“博物馆不是市政府倡议成立且日内瓦大学已有一个卢梭资料室”为由,决定从2006年1月起不给该博物馆任何财政补贴,由其自负盈亏。市文化委员会还拟将“卢梭博物馆”与日内瓦大学下属的卢梭资料室合并,由卢梭资料室分出部分经费来“供养卢梭博物馆”。据悉,日内瓦市议会准备讨论此项提议。此举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负责“卢梭博物馆”的基金会主席萨贝先生告诉记者,卢梭生前曾激烈抨击新教教义和日内瓦政府,他的作品在瑞士其它州曾被当众烧毁,日内瓦各界对卢梭的争论持续了几个世纪,现在,终于反映在是否保留“卢梭博物馆”上。令人奇怪的是,日内瓦市政府每年给“法国人”伏尔泰博物馆补贴几百万瑞郎,而“卢梭博物馆”所需的区区20万瑞郎,市政府却以各种借口搪塞,甚至要将博物馆划归日内瓦大学。博物馆发起了“签名运动”,希望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卢梭博物馆”的命运如何,将在2006年初由日内瓦市议会辩论最终决定。


网易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