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大陆死于非命者知多少?

发表:2005-11-23 04: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1月14日清晨,山西沁源县发生的一起车祸,造成二十名中学生和一名教师死亡。紧接着第二天,贵州威宁县又有一两中巴车翻了,又造成十七人死亡。沁源县的惨祸被大陆媒体广泛报道,因爲类似的事故还不多见,一个疲劳驾驶的司机,一下毁掉如此多的年轻生命,确实让人感到震撼。因此,大陆各种媒体纷纷跟踪报道。相比之下,边远的威宁县十几个农民的死亡,很快就被媒体淡忘了。毕竟,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已经算不得什么重要新闻。

打开地方报纸,每天都有各种死于非命的报道。不是凶杀自杀,就是各种灾祸。让人感到现在大陆死于非命的人数非常之多。让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时间,有一条新闻,讲到大陆目前的伤害死亡增加很多,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大陆当局决定对伤害死亡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作爲一个用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政权,大陆当局对人的生命一贯漠视。尽管有了高度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大量的电脑,大陆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覆盖全体人群的死亡报告。所以,每年究竟有多少人死亡,只知道一个大概,而死亡原因,就更加不清楚了。从网上搜索发现,要不是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从1989年开始资助中国建立一个监测网,对中国人的死亡数量和原因进行抽样跟踪,中国恐怕到现在对于各种死亡的原因,也还在稀里糊涂之中。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1989年就建立的监测网,一直非常低调,鲜爲人知。这恐怕是因爲大陆政府一直把死亡原因视爲国家机密的缘故。尤其是1989年的伤害死亡人数和原因,更是高度的国家机密。

负责对这个死亡监测网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者,是协和医科大学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研究中心主任杨功焕教授。正是从她的分析结果中,人们才开始对中国大陆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根据《南方周末》去年的一篇报道,杨功焕教授的分析表明,大陆伤害死亡的比例高,而且上升的速度很快。到2004年前,自杀一直占大陆伤害死亡的首位,但是到去年,交通事故取代了自杀,成爲大陆伤害死亡的第一致因。据最近大陆官方透露,2004年,大陆官方报告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了十万人。

杨功焕教授得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结果是,从1991年到2000年的十年间,大陆的死亡率没有下降,这是一个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因爲,在这十年中,大陆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在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死亡率下降,而大陆则不然。杨教授认爲,大陆出现这种异常,是因爲大陆人口老龄化,老人比例上升,自然死亡率上升。

我认爲,杨教授的这个解释,很有替当局遮掩过错的嫌疑。直接经验告诉我们,正是在江泽民、朱熔基时代,一些人暴富的同时,更多人却死于非命。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农民,被迫外出打工,暴露于各种各样的风险之下得不到保护,伤害死亡的人数迅速增加。频频发生的矿难,人所共知,但是,还有许多人死在他乡,根本无人知晓。贾樟柯的电影《盲井》就揭示了这种情况。

我猜想,杨功焕教授并没有去人爲调整监测网的资料。但是,她应该知道,监测网在设计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大陆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在九十年代会如此快速增长。因此,尽管大陆的死亡监测网对农村家中死亡的人数进行了报告,但是,对那些死在外面的流动人口却难以追踪。很多人外出数年,没有音讯,但家里人却无法判断其生死,即使明知外出者很可能已经死亡,也不愿承认,更不会去报告。

外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当然就是伤害。因此,大陆死于非命者究竟有多少,依据现在监测网的资料,是很容易被低估的。对此,杨功焕教授应该最清楚,但是她并没有指出这一点,这恰恰说明,她知道大陆经济高速增长,死亡率不降反增,是一个对共产党政权非常不利的事实。于是,她有意回避这一事实。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尽管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些年中死于非命,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凭直接的经验得出结论,大陆的和平崛起,和当年夺取政权一样,是以许多人的生命爲代价的。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