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出现超市倒闭潮

发表:2005-10-31 15: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近两年中国大陆掀起一股超市倒闭潮,恶性零售商欠款逃匿后,众多供应商动辄数百亿、上千万元的债务血本无归,进而造成更多的经济、社会问题。虽然中国商务部等部委采取联合行动遏制,但实际执行上却效果不彰。

香港商报报导,早在今年五月底,十一部委就联合签发“打击商贸活动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严打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等行为。

九月十四日,商务部、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再度联合公布“整治商业零售企业恶意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欺诈行为专项行动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推出方案目的即对涉嫌诈骗的零售商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大陆不法超市经营者惯用的诈骗伎俩大致有两种。一是金蝉脱壳:先成立公司,然后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注册资金,到账后抽逃,并改变法人。当注册资本和拖欠款相当时,宣布破产。二是移花接木:注册两家公司甲和乙,乙公司为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甲乙分别开出超市,以甲公司的名义和供应商签合同,让供应商给甲乙的超市共同送货。而后乙超市逃走,甲超市也倒闭逃匿。

近几年北京倒闭的多家超市所拖欠的货款都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采用的几乎都是同样的逃匿手段。而从注册到倒闭,大多都不满三年,很多是一年多就倒闭了。北京密云的燕马超市从注册到倒闭只有四个月,却拖欠了四千万元货款。

报导指出,供应商在零售商面前是“弱势群体”,他们害怕一旦得罪了零售商,就被迫清货,辛辛苦苦做起来的市场,就此丢掉。所以,尽管有多个部委联合文件的撑腰,但长期的市场规则,使供应商已习惯了“受挤压”的境地,对零售商一味迁就。

据统计,深圳十年内倒闭了一百多家超市,北京市倒闭的超市中,每一家所拖欠货款都超过千万元。对这次部委的联合行动,有商家忧虑,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如何执行、定性?他们更忧心联合行动只是一场行动,不能长远解决问题。

自中国零售业大门向外资敞开后,随着全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多年累积的商业管理缺失、商圈缺乏规划、同区域同业态过度密集、占压货款、圈钱外逃等问题环环相扣,导致了一波又一波的超市倒闭潮。

(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