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九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根据一些零散的事例,鲜明地提出了进化的观点,认为今天复杂的生物界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步进化而来。不过历史好像总要在重复中循环前进。随着科学深入广泛的发展,历史流转到今天,昔日被进化论“解决”了的问题又转了回来,许多人发现进化论的问题后,重新陷入古老的疑问:生命到底从何而来?近二十年,大量的事实发现使进化论陷入了真正的危机。众多的科学发现使真理的天平明显地向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倾斜了。
(1)脆弱的逻辑基础
比较解剖学,暴露了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
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不予深究,也是因为深究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许多人听到这话感到很惊讶?其实,问题的揭示会使你更惊讶。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学说,形像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前面在逻辑上没问题(当然,逻辑上没问题不等于合乎事实),后面就是狡辩了。换一个通俗的说法更清楚些:“如果甲是乙的弟弟,甲就比乙小;因为甲比乙小,甲就一定是乙的弟弟。”一听后面就不对,因为甲比乙小,可能甲乙没有任何亲缘,还可能甲是乙的叔叔呢(如果甲辈份大)。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然而进化论是归纳法吗?不是,太多事实归纳不进去
有人曾说进化论是归纳法,这种逻辑思路稍微难一些,其实也好理解。归纳法就是提出一个命题,如果能把涵盖的所有问题都归纳进去,那这个命题就是真理。然而对于进化论,太多的事实归纳不进去!从前面的史前文明证据来看,从进化的速度、物种爆发式的产生的方式、进化的概率等等许许多多不但归纳不进去,而且在在都否定了进化论,可见进化论的论证作为归纳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还是循环论证。
似是而非的“循环论证”贯穿了整个进化论,人们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了。然而当我们严格地分析起来,都会大吃一惊!即便不十分懂逻辑的人也能发现这种证明是在诡辩。
今天,站在对生命本质有了比较深入认识的水平上再看进化论,达尔文用作证据的事例就显得比较牵强了,论证也谈不上严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个例子。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版中,达尔文发表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认为一种熊可以下到水中,变成水生动物,最后变成像鲸那样巨大的生物。所以他讲,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自然选择,熊可以变成鲸。在以后的修订版中,达尔文把这个说法去掉了。他重新考虑后,认识到没有具体证据来证明,所以就删去这一条说法了。有趣的是,他的这个熊能通过自然选择变成鲸的观点,正是整个进化论的中心点──一个物种可以变成另一个物种。而且,鲸鱼进化的说法也沿用至今。从达尔文去掉这个例子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这个理论有一定保留意见甚至是疑惑。
(2)概率计算否定了进化论的核心──基因突变机制:
达尔文时代,近代西方科学正处于奠基阶段,对生命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那时的人看到了家养动物的诸多杂种变异,就认为物种也能这样变成其它种,这就是进化。后来,随着基因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学者们才意识到如果基因不发生根本的变化,不管后代表面与祖先有什么差异,也没有进化意义。然而基因又是极其稳定的,只有不正常的“基因突变”才能使之发生改变,那么“基因突变”也就成了现代进化论的核心了。这是现代所有的进化论者公认的。这里,我们就集中分析这个核心理论。
物种基因的稳定性极难逾越
基因的稳定性是物种保持自身稳定所必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交流,并不能使此物种变成其它物种。动植物育种专家都知道,一个物种的变化范围是有限的。最终,培育出的品种不是不育,就是又变成原来的亲本。哈佛大学的梅尔教授称之为基因体内平衡。最常见的就是狗再怎么杂交育种还是狗。这说明进化论有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在理论上,人们把突破这个障碍的可能性寄望于基因突变,这是唯一的可能了。
理论和实际上,基因突变产生高级性状的机率几乎是零
基因突变,是一种在基因复制或修复损伤等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所以又叫随机突变,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现象。它发生的机率非常低,大约在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之间。低等原核生物的突变率较高,大约为千分之一,而高等类型的生物中,许多基因的突变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一亿分之一。
基因突变能否产生高级特征(性状)呢?对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极低。我们知道一个基因的核心是由几百到几千个碱基排列而成,四种不同的碱基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不同的排列顺序形成了非常复杂精密的遗传密码。既然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差错,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
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一个复杂精密的电脑程式,随意的改动一两个字符能够产生更高级的程式吗?当然不能。基因突变也是这样。差错造成的突变一般是单个碱基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各种缺陷、畸形、致死,在自然条件下具有生存优势的没有发现一例。为了增加突变率用于研究,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增加突变的机率,制造了大量的突变体,也没发现向高等方向进化的类型。
概率计算表明,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绝对不可能的程度
现代进化论用基因随机突变假说解释进化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这种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率和不定向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公式和模型普遍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今天,进化论者并没有提出一个全面的公式,计算从基因突变开始到一次进化实现的机率,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有许多学者从基因突变发生的机率出发,计算出了产生新物种的概率,发现小得惊人。贝希(Behe, M.J.)的《达尔文的黑匣子》(Darwin's BlackBox)一书中,美国生物化学家贝希以血液凝固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机制为例,讲述如此复杂精密的生命现象不可能是进化出来的。其中一个蛋白(TPA)产生的机率是十分之一的十八次方,经过计算至少需要一百亿年才能发生。如果同时进化出和它相互作用的蛋白,机率就是十分之一的三十六次方。他说:“很可惜,宇宙没有时间等待。”
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宽松的公式,根据突变机率计算进化产生新物种的概率(P):
P=(M ×C ×R × E ×S) n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种的某个体发生了突变(机率M=0.001),并且突变后的基因与自身其它基因在不同层次的产物上可以相容(宽松估计C=0.01),而且在生存竞争中该个体能够存活,有繁殖的机会(R=0.1),而且突变恰好有纵向进化的意义,也就是有益的进化(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发现,某些进化论者估计为E=0.001);而且突变基因在种群中能够稳定下来得以扩大(宽松的估计为S=0.1);因为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新基因的出现,假设要十个(幂指数n=10,实际物种间绝对没有这么小的基因差异),那么进化出一个新物种的概率为:
P =(0.001×0.01×0.1×0.001×0.1)10=10-100
按照一年繁殖十代,种群(意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个体数为一千,相应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极为宽松的计算也需要“十的九十六次方”年。目前科学家认为宇宙年龄不会超过二百亿(二乘十的十次方)年,进化一个新物种的时间,是宇宙的年龄的自乘约九.四次,足见进化是绝不可能的。
生物最相近的物种也不可能只差十个基因,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基因更是差别上万,因此生物从低等到高等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根本是无法想像的了。
生命自然产生的机率,如同用“飓风能完成装配飞机”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生命的产生,现代进化论认为也是一个自然过程,认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某种特殊条件下进化成复杂的生命大分子,各种复杂的大分子进一步组合演化形成原始生命。读到这么多串连的“理想化”过程,读者恐怕会考虑其中的机率问题了,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redHoyle)曾表示:“上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正如利用席卷整个废料厂的飓风来装配七四七喷射机一样。”(见参考资料3)
假设和猜测能用作证明吗?
谁都会回答:“当然不能。”如果一连串(比如5个)的假设来做证明,即使每个可能性有70%,那么总体(5个70%相乘)可信度只有16.8%了。根据前面分析,我们知道进化论的分子进化机制就是一系列假设的组合,已经把可能性降低到宇宙不可能等待的地步了。宇宙还没等到一个物种的进化就已经毁灭无数次了。这样看来,进化理论真是对的吗?科学的严谨性是不是应该怀疑它呢?
(3)进化论的尴尬-关于进化时间表的种种疑问
根据进化论的概念,人类是由最原始的水生植物,慢慢进化到水生动物,接着爬上陆地,从两栖生物,爬虫类,哺乳类,最后进化到猴子,再下到地上进化成人类,中间的过程经历了几亿年。生物学家按照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画出了进化时间表。比如根据进化论,五.七亿年至五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简单的单细胞及海绵等低等生物。以下这张图表表示了进化论认为的生物出现时间表,以及本书提到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实际考古发现之间的对比。
年代 | 进化论认为当时地球 的可能情况 | 进化论认为当时 生存的生物 | 实际发现的化石 与遗迹 |
46亿年前~5亿7千万年前
| 地壳形成, 陆地聚集,有很多火山活动。大海产生了,但生命尚未出现。 | 单细胞生物,细菌 | 人造金属球,核子反应炉 |
5亿7千万年前~2.5亿年前 | 造山运动产生陆 地,出现森林、沼泽和三角洲。 | 寒武纪大爆发。三叶虫,水生低等植物,陆生低等植物,鱼类,两栖类 | 人类鞋印,人类脚印,煤炭里的金链子,铁锅 |
2.5亿年前~6千5百万年前 | 气候温暖,火山活动频繁,地壳板块发生变动。 | 巨大恐龙出现,蕨类植物,小型哺乳类动物 | 人类脚印,人类手指化石和铁锤 |
6千 5百万年前~2百万年前 | 气候转凉,草地 出现,陆地升起。 | 恐龙灭绝,哺乳类大量出现,南方古猿出现 | 人类脚印,人类上臂肱骨,人 类大腿骨 |
2百万年前~ 1万年前 | 气候与陆地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型态。 | 人类开始由猿进化成人 | 假造的猿人化石,火星塞,金属花瓶 |
其实,许多考古学家的发现都直接地反驳了进化论支持者的论点,例如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远古不同时期的人类的直接证据,从几万年前至几亿年前的人类脚印到人体的骨骼化石,都无法被归纳到进化时间表。以下列出部分已被证实的发现。
五亿四千万至二亿五千万年前的人类鞋印
如先前第一章所提,美国业余化石专家米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了踩在两亿多年前的地球上的生物──三叶虫上的成人便鞋鞋印,经犹他(Utah)大学著名的化学家库克(Melvin A. Cook)鉴定这的确是人的鞋印。(见参考资料5)
二亿七千万年前的人类脚印
一八一七年,考古学家斯库尔克拉夫特(Henry R. Schoolcraft)和本顿(Thomas H.Benton)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长约10.5英寸(27公分),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似。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挖掘所得的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二亿七千万年的历史。(见参考资料6)
二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人类脚印
据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六日《中国地质矿产报》报导,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上面发现有四个人的脚印。据考证,这些岩石已有二亿三千五百万年的历史。
白垩纪(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人类脚印、手指化石和铁锤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玫瑰谷(GlenRose)的帕拉克西河(P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18.5英寸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趾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后,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木头手柄还紧紧地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铁,0.74%硫和2.6%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品质非常好,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铁锤的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不仅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经生活在同一时代。(见参考资料4)
四百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
一九六五年,考古学家帕特森(BryanPatterson)和豪威尔斯(W.W.Howells)在非洲肯亚的Kanapoi发现一件经鉴定为四百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美国加州大学的马克亨利教授(Henry M.McHenry)和克卢希尼教授(RobertS.Corruccini)称,此肱骨和现代人的肱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见参考资料4)
三百四十万年~三百八十万年历史的人类脚印
一九七六年,著名考古学家玛丽.利基(Mary D.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尚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拉多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火山灰沉积岩有三百四十万年~三百八十万年的历史。脚印共两串,平行紧挨着分布,延伸了约27公尺。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的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脚拇指,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脚拇指是向侧面伸出的。(见参考资料8)
二百万年前的人类大腿骨化石
一九七二年在肯亚的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发现的大腿骨化石和现代人类形态十分相似,据估计年代是在二百万年前。(见参考资料4)
一百万年前的人类骨骼
一九一三年德国科学家瑞克(Hans Reck)在非洲坦尚尼亚奥都洼峡谷(Olduvai Gorge)发现一具完整的现代人类骨骼,它处在约一百万年前的地层中。(见参考资料4)
三十万年前的人类骨盆化石、股骨
据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国《科学时报》报导,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该国北部布尔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区,发现了三十万年前的史前人类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
二万六千年前的一百三十五个人类骨骼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报导,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的蒙戈湖(Lake Mungo)、威兰卓湖(LakeWillandra)附近发掘出二万六千年前的一百三十五个人类骨骼、壁炉等史前古器物。另外在蒙戈三号坑还出土了一具完整的三万年前的男子骨架化石,涂抹着赭石染料,手臂叠放在胸前,是按照葬礼仪式埋葬的。
除了上面列举的化石发现,物种间分类的矛盾现象也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海藻的种系生物学与进化论的不可靠性
据“每日科学”(ScienceDaily)网站七月二日报导,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海藻专家德斯玛(Stefan Draisma)认为,褐色海藻的种系分类是不正确的,几乎应该完全颠倒过来。他的这一发现已得到很多海藻学家的支持。
根据他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现有的褐色海藻各类间的关系上的认识几乎都是错的。比如说,根据现有的结论,可能会推出简单物种甚至比复杂物种出现的还要晚。(见参考资料9)
在生物学家的植物分类中,海藻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的生长很简单,不管海水中,还是淡水里,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褐色海藻属多细胞藻类,常见于温带。它的种类很多,小的细如丝,大的如在加州海岸水下森林的则长达50余公尺。在分类时,科学家们除了研究褐色海藻的外部特征以外,还分析它的DNA成分。
根据德斯玛教授新的种系分类,生物学家可以重新整理褐色海藻的详细分类。与旧的分类相比,新的分类方法更详尽,也更自然一些。比如,以往只有13种,新的分类则认为有20种。
在这次重新的分类、整理中,生物学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种类。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华南沿海的,只有1、2公分长的藻类。
其实,这种物种间分类互相矛盾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了。这些矛盾的现象让许多科学家对进化论开始产生了怀疑。一般说来,根据不同物种间的差异能得出物种间的比较树状图,这也就是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的进化论的证据,同时用它来进行生物物种分类的研究。如果承认进化论的话,就要承认进化论中的这种亲属关系。在达尔文时代尚未有近代的高级分析方法如分子生物学等,详细的分类是近代才有的。确定亲属关系的标准有许多,比如DNA、蛋白质、或细胞色素C等等的序列比较法。在这几种不同方式中,最广泛使用的进化树状图是以细胞色素C序列比较法为基点建立起来的。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各种标准之间应该是前后一致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用不同方式比较出来的结果经常是互相矛盾,甚至得到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比如根据细胞色素C的蛋白质序列来比较推算物种之间的亲属关系,发现在进化过程中人与袋鼠的亲缘关系要比人与猿的关系更近。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人与猿均属灵长目,从生物学上看也有许多其它方面类似。所以从细胞色素C的比较结果所得出人与袋鼠的关系比人与猿的近,则有悖于其它标准得出的结果;且与常识不符,因为目前普遍认为人是从猿进化而来。从另一方面讲,澳洲大陆与其它大陆的分离是几千万年前的事,所以澳洲袋鼠与人的亲缘关系比猿与人的关系近也是讲不通的。(见参考资料10、11)
此外,海龟是爬行动物的一种,然而根据细胞色素C来比较的话,海龟与鸟类的亲缘关系程度要比海龟与其它的一些爬行动物比如蛇,更相近。不仅如此,鸡鸭的相近程度还没有鸡与企鹅的相近程度大。
应该说明的是,在已经研究过的四十余种树状图中,以细胞色素C为基准的树状图还算是与进化论最符合的。那么,其它树状图中的漏洞就可想而知了。(见参考资料12)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些结果经常不见报导,人们往往只报告与他们结论吻合的观点。
自一九六九年起史坦.泰勒(Stan Taylor)开始帕拉克西河的挖掘,在移开数吨重的石灰石后,他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似人的脚印(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在一九九九年的干旱季节中拍下河床上人与三趾恐龙的脚印清楚地交错而行,图片上通往人的站立处的脚印为人的,向右边的则属三趾恐龙的。 (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同样在德州白垩纪地层发现的人造铁锤(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经分析,铁锤制造纯度非常高且稳定,远远超出现在的炼铁技术(图片提供:Creation Evidence Museum)
铁锤木柄上的黑色部分已经煤化,说明岩层固化时,锤子就在那儿了(图片提供:Creation Evidence Museum)
古老岩层中的人手指化石(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将手指化石切片后,观察到化石同样具有人的骨头的孔状组织 (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戴尔.皮特森博士(Dr. Dale Peterson)用电脑扫描观察手指化石的关节与其他组织。(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待续)
--转自洞见文化出版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